丁建华这个名字,许多人都知道。在茶馆、公园或聚会上,人们谈起她,耳边就会响起茜茜公主、真由美、弗朗西斯卡、麦格教授的声音。聊起她,就会想到她朗诵的古诗文、红色箴言。美好的声音是会被人们久久记住的,丁建华就是这样的声音!
这段时间以来,许多地方如吉林、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已向这位著名的语言表演艺术家发出了朗诵活动的邀请,目前她正积极地做着准备工作。近20年来,一些重大文化或节庆活动,如建党百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军长征80周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浦东改革开放30周年、“蓝天下的至爱”慈善活动、教师节、护士节等,都有丁建华朗诵的声音。
红色箴言的朗诵,像一股红色的旋风从一座座城市上空掠过。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杨开慧给一弟的信、赵云霄临刑前给女儿的遗书……丁建华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朗诵着先辈、烈士们的一封封红色家书,声情并茂,感人至深。200余场演出,场场爆满。一次丁建华来到广东长安镇,500多人的剧场挤进了600多人。不少人站在剧场两侧,有的就坐在前排的地上看演出。丁建华深情地朗诵了《铁窗摇篮曲》,全场掌声不断,哭声一片。丁建华朗诵完欲离开,但观众的掌声、欢呼声又把她拉了回来。她加演朗诵了毛主席诗词。为何有这样的魅力?观众的回答:是烈士们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们,是艺术家动情的朗诵打动了我们!
一次丁建华赴北京参加文化活动,满怀激情地朗诵了作家王蒙的诗篇《青春万岁》: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们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有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细雨蒙蒙里的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还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温暖的心……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有一天,擦完了枪,擦完了机器,擦完了汗,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
刚朗诵完,王蒙先生就站起来,走到丁建华面前给了她一个热烈的拥抱,他说:小丁,你还记得这首诗啊!丁建华说:是的,记得。《青春万岁》电影中女主角杨蔷云就是我配的音。《青春万岁》一直激励着我,让我感受到“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磁味!王蒙激动地说:“我也正年轻。”随后发出朗朗的笑声。
今年四、五月份宅家期间,丁建华翻出《春江花月夜》《长恨歌》《琵琶行》等一篇篇古诗文,反复琢磨,认真推敲,研究怎样在原有基础上朗诵得更好。她说:我年纪大了,作为一个朗诵者,对艺术的敬畏之心丝毫未减,反而与日俱增。
丁建华是位很勤奋的人。一次,她在包头市参观赵一曼纪念馆后,根据赵一曼的事迹撰写了赵一曼的故事,把赵一曼对孩子不舍深情的遗书,演绎成富有场景感、意境悠长,具有时代气氛的散文诗,从而更加丰富了赵一曼这个在白山黑水间抗击日寇的英雄人物形象,再加之她充满激情的朗诵,收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生活中的她对艺术很敏感。电视连续剧《悬崖》主题曲响起,她发现曲子很好听,歌词也很打动人,于是一边看一边记,记不全又在看下一集时予以补充,终于完整地记下了歌词。她反复吟唱,自娱自乐,后来歌词竟成了她舞台上的朗诵词。丁建华说:生活与艺术是密不可分的,生活是艺术的根基,艺术给生活带来了力量。
“传承是我们的责任,传承是我们的担当。让语言艺术之花开得更加鲜艳。”多年来,丁建华还经常参加全国各地的讲座活动,畅谈语言艺术,所到之处有大学、法院、老干部局、图书馆和社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是来自全国各中小学校的近万名语文老师,挤满了会场。她生动有趣的讲述,使受众深深地感受到朗诵这门艺术的人文情怀。上图为丁建华的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