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漫画的文字

2020-05-14    作者:董阳光

漫画,是以夸张幽默的造型与生动有趣的寓意,表现画家思想的一种绘画形式。漫画无论是独幅的或是多幅的,一般来说,除题目之外,很少有文字出现。
最初,有作者为凸显漫画的功能,感觉画意已“尽在不言中”,无须再用文字表述画面的含义,所以连画题也省去,简略为《无题》,真的堪称绝妙。然而,后来仿效的越来越多,为此造成了“无题”泛滥成灾,有的漫画大赛中,居然同时出现许多的《无题》作品。这种同名“撞车”的现象,显露出命题中不加思索的“拿来主义”已相当普遍,其本身就成了一个值得讽刺的漫画题材。
漫画属于文化范畴,漫画呈现的不应该只有画技与幽默 ,同时也应该力求表现作品的文学性 ,漫画的命题文字尤为如此。
有时,我的漫画图稿早已完成,却常为斟酌一个贴切的题目而冥思苦想多日(有时也会突然萌发一个有趣的题目,再构思画面的)。我认为,漫画与画题在作品中 ,是同一个整体里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因此,我在指导学生构思创作的同时 ,命题设计也是我重点组织的课程之一 。
我对学生说,一幅好的漫画作品,“画”与“题”应该是红花与绿叶的关系,相映成趣。漫画的题目不只是一般的说明、解意,应更具有幽默性、哲理性、趣味性和文学性。有出色的画题助力,可以使作品达到图文并茂的“笑”果。反之,如若画题的文字欠缺推敲,作品的色彩再斑斓,也会遗憾地感觉苍白。
我经常例举的有几个画题 ,一幅是讽刺补课的。画面上,寒假中几位学生背着书包,顶着朔风到学校补课,我取名为《冬令进补》。另一幅是讽刺学生上学丢三落四 ,有劳家长们将课本、作业、水杯和红领巾等赶时间送到学校的 ,我命题为《特快专递》。课堂中,当孩子们看完作品,我最后揭示画题时,他们总会发出会意的笑声,显然,题目对漫画的增色,起到了重要作用。
漫画的文字除了画题之外 ,在作品画面内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没有文字出现的 ,另一种是有文字的。以连载漫画为例,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属于前一种,每组只有一个四字标题,简洁明了。而叶浅予的《王先生》和杜建国的《小兔非非》等属于第二种,在画面中都有对话出现。我在上课时,将前者“无声”的戏称之为“哑剧”,后者“有声”的称之为“喜剧”。无论是“哑剧”还是“喜剧”,都能以各自的艺术特色感染读者 。
我受张乐平先生的影响,作品中多以“哑剧”出现。后来,我也尝试用文字加入作品。最常见的是诗配画,有打油诗,也有为强化作品的文学性,将古诗改编。比如,我有一幅讽刺漫画,表现小区里到处是狗横行霸道的现状。以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为基础,我将画题写为《春晓》新编,诗曰:“路人皆觉晓,处处防狗咬;传来犬吠声,魂落知多少。”强化了作品的幽默性与文学性。
漫画中文字的出现,应避免类似“相声”的甲乙单纯对话,否则就不是漫画,而成漫“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