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中国馆

2025-11-19    作者:严志明

111824.jpg

 

  前不久我和妻子去大阪自助游,恰逢当地正在举办世博会。世博会乃五年一次的全球盛事,岂容错过,我们立马改变行程——参观世博会。

  本次世博会于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在一个叫梦洲的人工小岛上举办,主题是“构建未来社会,想象明日生活”,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多个国际机构参展。上午我们坐地铁抵达梦洲岛,出站步行几分钟便至园区入口处。入口处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好在秩序井然,我们等候了半个多小时方入园区。

  进入园区,最显眼的是新建的全木圆形回廊——环绕各国场馆的“大屋顶”,其内径约615米,外径约675米,回廊宽约30米,最高达20米,总周长约2000米,呈柱、梁纵横交错的日式木结构建筑风格,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最大木造建筑”。

  园区内人潮涌动,摩肩接踵,每个场馆都排着长队,我和妻子都上了年纪,挑排队人少的展馆参观。两个展馆看下来快下午四点了,突然想起中国馆还没参观,赶忙寻找中国馆,好在大阪世博会园区较上海世博会小多了,我们没费多大劲就找到了中国馆。然而首尾不见的长龙队伍令我咋舌,根据之前排队的经验来看,约排队两小时才能入馆。排在我们前面的游客见我们年岁较大,建议我们走特殊通道,经同工作人员一番商量,我们终于没有久等就进入了中国馆。

  中国馆占地3500平方米,是面积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外立面呈竹简肌理,其上用金、篆、隶、行、楷等五种字体镌刻着百余诗文名句,造型犹如徐徐展开的中华书简,显露出一股浓郁古朴的书卷气,让人浮想联翩,叹为观止。中国馆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设“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个展区。

  在“天人合一”展区,我凝神注视着置于玻璃罩内的刻辞卜骨(甲骨文)、司母戊大鼎、三星堆神树等多件珍稀文物的复制品。令人称奇的是,当手触摸这些玻璃罩时,玻璃会呈现罩内的文物,且能360度旋转,细节清晰可见。在展区另一侧的大屏幕上,播放着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影像。用当今先进的数字技术展示中华民族的数千年历史,老汉我开眼界了。不唯如此,展区内另一个正在播放影像的硕大圆盘引起了我的关注,影像中的画面古朴典雅,场景生动鲜明,敦煌艺术中的宝相花、莲花、龙凤等代表性元素与二十四节气的场景灵动交织,完美融合,形象地展示了中国人千百年来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生产生活习性和顺应天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听工作人员介绍,这件堪称视觉盛宴的作品,出自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家常沙娜之手。

  “青山绿水”展区也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高颜值展区。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五大国家公园通过先进的数字技术在此惊艳亮相。展区还用数字技术动态展示了厦门筼筜湖“从鱼虾绝迹到白鹭归来”的宜人生态,湖南十八洞村和黔东南文旅与生态融合发展的盎然生机,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的生态修复,塞罕坝荒漠变绿洲的人间奇迹。

  中国馆的二层是“生生不息”展区,也是重彩浓墨精心打造的展区,中国的高科技在此可见一斑。中国馆的镇馆之宝,由嫦娥五号、六号采集的月球土壤样品就陈列于此。在一个圆形展台前,我见到了分装在密封可视容器里的月壤,数量极少,看上去是黑黑的粉末样,似与一般的尘土无异,却是无价之宝。如此零距离地向世人对比展示月球正、反面土壤,全球尚属首次。在这个展区,除了展示中国人九天揽月的科技成果,还亮出了一款五洋捉鳖的大国重器——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体验舱)。我虽是古稀老人,但也想去大洋深“潜”一回,进舱后我手握操纵杆,随着体验舱的模拟下沉,眼前的屏幕上出现了不同的大洋景观:沙滩、礁石、海藻、珊瑚、蟹及成群结队或单独游弋的鱼儿……

  出了中国馆,天边已现灿烂的晚霞,我和妻子乘电梯登上了“大屋顶”,俯瞰世博园区,华灯璀璨,人流如织,依稀可见中国馆那边还排着长队,我心中依依不舍道:中国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