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动手做酱瓜

2025-10-08    作者:赵丽芳

100227.jpg

 

  盛夏是各种瓜丰收的季节,也是做酱瓜的最佳时机,我们这里做酱瓜不用黄瓜,而用菜瓜,这时节菜瓜上市,还有炽烈的阳光,做出来的酱瓜最赞。这种菜瓜,上海郊区的农民都在自留地里种植,有的地方称之为“生瓜”,我们这里叫它“水梨瓜”,我以为这个名字最名副其实,它的鲜、嫩、脆、多汁,跟梨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水梨瓜不甜,所以只用来做菜。

  水梨瓜有三个品种,一种有花纹的,瓜肉最嫩,切片冰镇,撒点清盐生拌吃,“入齿便作冰雪声”;一种淡绿无条纹,瓜肉老,刨成丝炒蛋,鲜香;还有一种无条纹,深墨绿,瓜肉紧致,最适合做酱瓜。

  洗净剖开,刮去瓤籽腌一天,去掉部分水分,第二天滗去水,排在筛子里,盖上纱布,在大太阳底下暴晒,两天后,瓜就半干了(晒得太干,酱瓜就不脆),浸没在优质酱油里,一天后就可捞起来,紧紧地塞到玻璃瓶里,杜绝空气进入,放进冰箱慢慢享用。这种酱瓜,种瓜时用豆饼作肥料,不打农药,除了酱油里的添加剂,是真正的有机食品。暑热来袭,胃口不佳,一碗米粥,就一两块酱瓜,既安抚肠胃,也满足口福。

  不过,我总觉得自做的酱瓜远不及我祖母做的美味。

  祖母先用黄豆、面粉做一缸酱,经烈日暴晒,那酱有一种独特的香味。然后把腌过的水梨瓜下到酱缸里,每天翻一翻,两三天后,就可以把酱瓜“捉”(祖母的话)出来,再放新的瓜。如此反复,一个夏天的佐粥菜就不愁了。在我们村,祖母做的酱瓜最好吃。隔壁几个伯伯时不时来撕我家的酱瓜吃,说祖母选的酱缸好,透气;她做的酱也好,黄豆和面粉比例合理;腌的瓜更好,咸淡适中。还吐槽他们家的酱瓜要么太咸,要么不鲜,酱做得不好。

  夏天吃不完的酱瓜,抹点糖晒干,卷成一卷卷“叠”(塞得紧)在小甏或大口玻璃瓶里。这是贫穷农家一年的佐粥菜,有时炒了毛豆,也当下饭菜。当然不可能像夏天当场“捉”起来的那样鲜脆。

  我腌酱瓜的时候,先生往往会回忆起年轻时回乡吃酱瓜的情景:“下午三点钟左右,大太阳下干了大半日生活,又热又累又饿,队长允许大家回去吃点点心接接力。哪有什么点心啊,就是一碗冷饭,淘点开水,搛两块酱瓜,一会儿就下肚了。这才有力气继续做到天黑。”“这东西有啥好吃?”小辈不明白。“你们当然不知道,那时有碗冷饭吃是不容易的,酱瓜就是最好的下饭菜啊!”

  这么多年,我买过各种品牌的酱瓜,扬州的三和四美、北京的六必居、嘉定非遗老牌子的文玉和……大多是黄瓜做的,吃不出祖母做的那种味道。我们用菜瓜自制酱瓜,一为健康,也为怀念祖母温暖绵长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