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匾

2025-10-08    作者:陆林森

100226.jpg

 

  与渭源兄同去沪上知名藏家江静涛家做客,在飘逸的茶香中闲聊,话题离不开江先生的藏品。我不谙此道,见墙上挂有匾额,来了兴趣。

  匾,也叫门额,向有“古建筑眼睛”一说。在古代,匾额高悬厅堂亭榭,后来也被用作店招。江先生说:“南京东路、河南中路路口,以前有家老字号绸布店,就是著名的老介福。老介福三个字,系题额写匾四大圣手之一唐驼所写。”我不知多少次路过那里,也不知多少次欣赏过老介福的店招,经江先生一说,才知道这三个字的不凡身世。

  江先生藏有好多匾额楹联,均为名家所写,如海瑞、翁同龢、潘祖荫、沈曾植、陆润庠、李文田、华岩居士等。其中一块据说是近现代书法宗师于右任题写的行草匾,横矩形,上书四个字,笔力雄健,风格飘逸。渭源兄是饱学之士,一眼读出这四个字是“风了酒清”。意思是风吹过了,酒喝干了。我不由一叹,把酒清风,何其飒爽!是不是如渭源兄所说,有待方家破解。

  在江先生家,还读到沈曾植题写的一块匾,长200厘米、宽65厘米、厚2.5厘米,上书“墨香藏书”,方入圆出,端庄大气。我问:“这块匾在哪里觅到的?”江先生哈哈一笑,告诉我们,2018年秋,他路过北京东路四川中路路口的一家古玩店,见墙角放着一块无人问津的匾,顿生欢喜。凭着多年的知识积累,他认出,这是海上大儒沈曾植的墨宝,立刻掏钱买下。

  一壶茶色清,半桌翰墨香。读匾,读到的是历史和文化,是穿越时空的况味。

  注:后经书法大家审看,第一块匾上的字可能是“风月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