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高乘鲤”香熏炉

2025-09-18    作者:周进琪

091827.jpg

 

  香熏炉历史久远,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材质从早期的灰陶、青铜发展到瓷、金银及竹木、琉璃等。从祭祀敬神、驱虫避疫、熏衣洁室到案头雅玩和日常用具,香熏炉的材质和形制,呈现了不同时代的工艺水平与审美情趣。

  规整简约的香炉,以鼎式炉、鬲式炉、筒形炉等形制为主,敞口无盖。香熏炉和它们不同。小巧别致,有弧形镂空雕花或仿生的有孔炉盖,以利于观赏盘旋回绕的缕状烟雾,闻嗅缓慢挥发的香气。器形的设计也极为丰富,有借鉴古朴青铜器的仿古形;有模拟神兽、植物和自然景观的仿生形,也有讲述人物故事的;还有长方形、圆球形、棱形等铸有典雅图案的几何形。每种样式的香熏炉,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我有一只长20厘米、高16厘米,名为“琴高乘鲤”的铜质香熏炉。上部是一位面容清癯的老翁(琴高),他身着祥云纹衣衫,侧身骑坐在鱼脊上,梳盘髻,下垂两条披肩幞巾;长髯垂胸,双手抚琴,仙风道骨。下部是錾有扇形鱼鳞、形态壮硕的鲤鱼。鱼嘴旁浪花翻涌,四片有力的鱼鳍、有动感的鱼尾,营造出破浪前行的氛围。

  这个香熏炉看似是整体,实则可分离。提起老翁衣袂下隐藏的插销,鱼背即露出半圆的洞口,鱼腹内是空心的。放置香料点燃,复归原样,缕缕烟雾从老翁背部和鱼嘴袅袅升起,颇有唐诗“愿得随琴高,骑鱼向云烟”的意趣。这是典型的人物故事香熏炉。

  琴高乘鲤,源自汉代刘向所著《列仙传·琴高》,讲琴高得道成仙,入水仙去的故事。战国时期,赵国人琴高琴艺高超,长年研习涓子、彭祖的长生之道,修有驾驭水陆的仙术。一天,他潜入涿水,获取一条小龙(鲤鱼),命弟子们在涿水边搭建祠堂并斋戒,等他归来。约定之日,琴高果然“乘赤鲤来,坐祠中,万人观之”。停留月余,又乘鲤入水而去。

  琴高乘鲤的故事流传甚广,曾是唐诗宋词及明代绘画的重要题材,表达了古人超脱凡尘的精神向往。将千年流传的神话故事打造成有文化内涵的香熏炉,是我国传统铸造工艺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