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觅踪访奈良

2025-07-08    作者:孙自婷

  初夏的一个早晨,我们从京都坐火车抵达奈良,刚出站就见有座立像,一袭僧袍,一挂念珠。俯身看铭牌,夹着汉字的日文中有“鉴真”字样,还有英文。确定是唐代高僧鉴真和尚全身像,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来日本前就有个心愿,探寻唐招提寺,没想到第一时间就遇到鉴真和尚的踪影。

  我们先去了春日大社,这是古代藤原家族祭奉神灵之处。随人流没走多久,前面传来惊呼声,原来一头头小鹿掺挤进来,大胆地与游人嬉戏、擦碰。梅花鹿是春日大社守护神的使者,被视作神鹿,这有趣的场景成了奈良旅游名片。踏上山路后,青苔酽醇,石灯逶迤,再穿过一座红色大鸟居(类似我国木质牌坊),就算正式进入春日大社。参天古树掩映中,红色主殿及楼宇,曲折相连的木栏,排列整齐的古灯、铜灯,拉满了日式风情。神社内也有小鹿,它们不追逐游人,或站或卧,温文尔雅地守候在固定圈内。朱红色社殿和环抱它的春日山原始森林,于1998年共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穿行一段山林后,远处展现出青瓦屋顶,重檐翘角,那便是著名的世界遗产东大寺。古寺始建于公元728年,形制规模深受我国盛唐建筑风格影响,当年曾有大唐工匠参与施工。寺院正门是日本最大的木结构山门,正中悬挂着“大华严寺”汉字牌匾,古朴苍老,气势恢宏;走近看,粗壮的木柱已皲裂,同样干枯的两座木雕金刚力士,顶天立地,威风不减。东大寺院内建筑众多,其中大佛殿为世界现存最大单体木构建筑,东西宽57米,南北长50米,高46米,于公元758年竣工;殿内有多尊佛像,居中的青铜大佛高达15米,形态雍容祥和,乃效仿我国龙门石窟大佛修建。鉴真和尚东渡后,最初在此设坛传戒,享受最高礼遇。有意思的是,殿内东侧有根直径约1米的圆柱,底部有个洞,传说能钻过的人会变聪明,游客纷纷排队尝试,但膀大腰圆者多悻悻作罢。没想到如此庄严神圣的佛殿也有谐趣之处。

  傍晚时分我们打车抵达唐招提寺,单檐歇山式大门上方有块牌匾沧桑清寂,题写着“唐招提寺”四个汉字,原木边缘已经糟朽。该牌匾于寺院初建时由日本孝谦女天皇仿王羲之字体所书。公元八世纪中叶,六渡东海终抵奈良的鉴真和尚,带领弟子在此主持了寺庙的建设,他虽已失明,仍讲律传戒,度过了生命的最后5年。我们深怀敬意迈入寺院,古树葳蕤,院落幽静。安然坐落的金堂,一米来高的台基,粗壮的廊柱,灰瓦歇山顶屋脊,散发着迷人的唐风遗韵。走到近旁,不经意间发现屋檐下有纱网悬围着,原来是防止鸟雀筑巢啄坏古木斗拱而设的保护网。我们在讲堂、礼堂、钟鼓楼、开山堂等四周流连,所见皆为青瓦翘角,木柱木门;松影下的小径移植着来自扬州的琼花,以及莲花、桂花、牡丹等名花异木。唐招提寺一千二百余年来有过多次损毁与修葺,始终修旧如故,2019年上海博物馆举办“沧海之虹”特展时,日本国宝“唐招提寺”牌匾首次出国,与其他文物共赴华展出,续写了中日文化交流的佳话。

  80年前的二战后期,身为“战区文物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的梁思成接到一个任务,把需要保护的日本文物古迹标注在军用地图上。这位与林徽因致力于探寻测绘中国古建筑的专家,秉持存续人类文明的理念,把京都、奈良都标上了地图,从而使古城在二战胜利前夕,免遭盟军大轰炸而毁于一旦的厄运。现今,这两座古城均为国际热门旅游目的地。我们一路上不时遇见平和普通的欧美游客,共享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古老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