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听到福建省的古城泉州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其主题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下属22个遗产点。最近,我去了心仪已久的泉州,用四天时间周游了一大圈。
我参观了鲤城区内的市舶司(即现在的海关)遗址。从北宋到明代的近400年间,这个市舶司管理中外商船的出入境签证、检查、征税等事宜,在中国古代航海和外交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国家5A景点九日山,素有“此山无处无石刻”的美誉。我游观东峰和西峰,看到了宋代以来的七八十方石刻。细看解说牌,我才知道其中有10方摩崖石刻是直接反映“祈风”典礼的。原来古代的泉州人依海而生,出海和回航都需要顺应季风规律。于是每当船队冬季启航和夏季返航的时候,泉州的地方长官就率领市舶司等部的官员,还有船商、海员家属等一起在九日山下的寺庙里,向海神通远王祈求航海顺风。祈风典礼结束以后,大家一起登山游赏,题写诗文纪事,并镌刻在九日山的崖壁上。这就是古泉州人的祈风传统。怪不得,这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八方来客。
有趣的是这里还有一方全英文的摩崖石刻。它记载了几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对九日山祈风石刻的考察成果,并镌刻了联合国徽章标志。20多个国家的专家认定:泉州是世界海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并确认九日山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部起点。
我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内有一件镇馆之宝——1974年在泉州湾后渚港被打捞起来的大沉船。这艘宋代沉船残长24米多,残宽约9米,有13个水密隔舱。它代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造船水平,也是中国出土的唯一由海外返航的古代远洋海船。这艘沉船再次证明了泉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