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歌舞团原创舞剧《朱鹮》推出了公演第400场的纪念专场,还在日本大阪世博会进行了中国馆的开幕演出,被海内外媒体纷纷报道。由此,让我激活了前不久去“朱鹮发现地”汉中市洋县的旅行记忆。
旅游大巴从汉中高铁站出发一个多小时,便到达了建于洋县城北占地1.5公顷的朱鹮生态园,它集朱鹮的孵化繁育、学术科研、教学研学和考察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在距其不远处的公路道口旁,竖立着“朱鹮发现地”石碑。
进入园区,下车后首先看见了一栋很不起眼的3层楼房,那是朱鹮宣教馆。一楼是放映厅,循环播放着以朱鹮生态保护为主题的宣介片;二楼是收藏馆,陈列着朱鹮及伴生鸟类标本60余种;三楼是图片室,全面展示了朱鹮从发现到保护和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历程与成就。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和日本、朝鲜半岛等地,由于大自然环境不断被污染,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上世纪70年代末,野外已经难觅朱鹮踪迹,从而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了极危级物种名录。1981年5月,我国鸟类专家学者经过多年考察和搜寻,终于在位于秦岭南坡的洋县境内,发现了世上唯一尚存的7只野生朱鹮,引起了我国各级政府和国际相关组织的高度重视与关注……
我们一边听着讲解一边前往宣教馆对面的朱鹮救护饲养中心,跨进大铁门,首先看见的是一尊雕塑:一只直立着的朱鹮一副警觉观察和随时准备腾飞的模样。经过约30间饲养笼舍,来到了野化驯养朱鹮的巨大网笼前,它占地有8000平方米,高度达35米,为朱鹮创设了模拟的自然环境,让它们习练生存技能。隔着网笼观察,只见有的朱鹮孤独踱步不失曼妙风姿,有的三三两两似在交头接耳,有的立上树枝不时东张西望……据说投放饲料时,工作人员会打开笼门入内,此时游客有机会拍到没有网笼的清晰照片,可惜我们错过了这个时段。又听导游介绍,被饲养和驯化了一段时期后,科研人员会对每个朱鹮进行体检和甄别,符合条件的朱鹮会被放飞大自然。
走出朱鹮救护饲养中心,发现一边的围墙上喷印着一组摄影家拍摄的朱鹮照片,它们或在清澈的水面上栖息,或在翠绿的田野上翱翔,赏心悦目;墙外油菜花开得金灿灿的,几只朱鹮振翅迅疾飞过,灵动和谐,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