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特伯雷双面图

2025-02-25    作者:孙自婷

022538.jpg

 

  坎特伯雷小镇位于英国东南部,距伦敦100公里,因坎特伯雷大教堂及周边宗教建筑,在历史上地位显赫, 影响深远。坎特伯雷大主教是王室重要仪式主持人, 伊丽莎白二世和查尔斯等多位英国国王皆由坎特伯雷大主教加冕。大教堂始建于公元597年,11世纪重建,后又经历几次扩建,小城也因此发展起来,如今已是游人必到的旅游胜地。

  那天我站在大教堂草坪上,被它的气势深深折服。教堂主体长约156米,宽50米,中间是一座高78米的四方形塔楼,后面还有两座小塔楼,融合了哥特式和诺曼式的建筑风格,既挺拔又浑厚。正门上方凿刻着高大的圣人雕像,岁月侵蚀下,沧桑而凛然,长长的石墙侧面有一扇扇券拱大窗,远看犹如一艘磐石般的舰船。

  迈进教堂,恢宏的空间架构更是震撼心灵。两排石柱高耸粗壮,顶天立地,里面可容纳上千人;十来级台阶上的内殿,笼罩在橙色光影中,两旁纵向排列的座椅温润油亮,背后的石质护栏洁白如玉,门框、隔断和护壁上的浮雕,件件旖丽迷人;再往前,是由红毯铺展而上的主祭坛,华美庄重,游人至此都不由自主肃立仰望。据说祭坛上方的圆顶出自米开朗基罗之手。教堂的每一扇窗户,包括地下室的,都镶嵌着彩色玻璃,图案有花卉、纹饰、人物等,瑰丽多姿,美轮美奂。

  一边欣赏一边走,不经意发现大厅墙角有扇木门虚掩着,没有任何标识,我俩不敢贸然推门,又不甘轻易错过。正纠结着,走来一位神父,我们躬身请教。神父谦和地点头,并亲手打开大门让我们进去。原来是个长方形回廊,中间有一片草地。回廊幽暗,石墙斑驳, 恍若走进时光隧道,穿越回中世纪。一根根石柱柱头呈伞状凹凸弧线,撑起长长的回廊,廊顶上镶嵌着繁星似的盾形族徽。族徽是古代英国身份地位和家族的标识,战场上兵戎相见,披盔戴甲,难分敌友,便有了盾牌上各种不同的图纹,之后又演变成盾形徽。教堂长廊上一个个族徽,象征着消逝的历史和曾经的荣耀。

  正意犹未尽,已到了集合时间,只得作别大教堂,转而随团去坎特伯雷小镇。小镇商店林立,人头攒动。当天午餐自理,我们当然首选著名的“炸鱼薯条”。边逛边寻,看到一家炸鱼专卖店,即刻进门点餐:炸鱼薯条和饮料,总计7镑多。靠窗坐定后,满心期待一尝英式美味,不料,炸鱼、薯条均寡淡无味,调料只有盐和醋,连酸酸甜甜的番茄酱都没有。这就是如雷贯耳的英国国菜吗?失望之余,自己动手加盐加醋。好在整条炸鱼够大,薯条够多,足以果腹。

  小店顾客盈门,门外小桌旁也坐满食客,当地人居多。我们正吃着,进来一位帅哥,仅买了份大包薯条。他站在调料桌前,熟门熟路地拿起盐瓶,朝纸包里撒一下,双手捧着颠一颠,随后又拿起醋瓶如法炮制, 两三个来回后,捧着纸包悠然离去。这就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简单随意。

  那天,我们还探访了圣马丁教堂和奥古斯丁修道院遗址。圣马丁教堂古朴狭小,百十来人就显得局促,然而它却是英语世界最早的基督教堂,至今仍有信徒前来顶礼膜拜。奥古斯丁修道院,曾是英国最大的宗教场所,现在仅存断垣残壁,老树废园,不过它的残缺美和历史底蕴依然引人入胜。这两处遗址和坎特伯雷大教堂,共同作为教区建筑群,于198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历史悠久的坎特伯雷,既厚重神圣,又平易凡俗,勾画了一幅“英伦后花园” 双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