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甜甜说粥罐

2025-02-05    作者:马忠倍

013038.jpg

  父母老家动迁,整理东西时,我在大衣橱的底层发现了一对糖缸,用被单包得好好的。母亲说起过,这是她的陪嫁,是她娘家的祖传之物。

  上世纪五十年代,每逢春节前夕,母亲总会拿出这对罐子,一只放针线,一只放糖果、花生、红薯片、小点心,春节期间给我们几个小孩子解馋,或待客,我们称它糖缸。成家后,我有了自己的家,多年不见糖缸,想不到母亲保存得这么好。

  我把它们带回家细细欣赏,发现小时候年幼识少。叫它糖缸,是因为里面可以放糖果,其实,这是一对粥罐。

  粥罐最早出现于明朝万历年间,完整的粥罐整体矮圆,配备盖子,器肩部有对称的孔洞或拉手,可穿装金属环,以便提系。粥罐制作精美,做工考究,图案纹饰高雅,它们很快成为官宦和富裕阶层家中的陈设品。

  粥罐蕴含多种寓意。在南方的一些地区,粥罐的发音与“做官”相似。在北方,粥罐谐音为“州官”。在讲究寓意的明代,粥罐受到了推崇,并广泛流行。有俗语称,“家有粥罐好做官”,粥罐从观赏实用器具发展为文人的吉祥物。明晚期的图案纹样,主要有高山流水、加官晋爵、婴戏图、云龙、福寿三多等,还有代表官爵品级的麒麟、仙鹤、海马、孔雀等。清康熙至民国各个时期采用的图案种类繁多,堪称“无言图书”。主要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山水花鸟、诗文、仕女等,诠释了中国人“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传统。

  到清代咸丰晚期,粥罐迅速普及到社会各阶层,成为馈赠和娶妻嫁女的必备之物。民国时期,普通的粥罐才真正用来盛饭盛粥。同时也被用来存放日常用品,如茶叶、点心、糖果、针线。

  家传的这对粥罐,罐身完整无缺,罐盖无瑕疵,肩部有对称的四个小耳朵。罐身正面是风景图,反面是一副对联。盖钮为蜘蛛形,寓意知足常乐。

  风景图是老翁读书,书童捧砚台的场景,画工精细,简练流畅。反面的对联是繁体字:忆书名士多风流,爱砚扬传几千秋。落款:吴荣兴作。

  百年间,粥罐保持了基本形态,装饰随风尚变幻,造型按功能改进,变化只在细微之中,准确地反映了瓷器的时代审美。精美古朴的粥罐体现了古人追求幸福以及仕途上进的愿望。

  新年伊始,我取出粥罐,里面放了巧克力、糖果、小点心,既品赏家传古董,又甜甜地过年,自有一份特别的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