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摄游

2024-07-16    作者:张大林

071623.jpg

  霞浦地处福建省东北部,面临东海,为闽东最古老的县城,如今已成为滩涂拍摄胜地。近日,我随摄友团前去采风,收获颇丰。

  先到小皓滩涂,放眼望去,潮汐过后的滩涂绵长蜿蜒,色彩富有变化,宛如一幅幅美丽的沙画。我们抵达时正在下雨,稍远处的岛屿和群山都笼罩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有行船不时从云雾中钻出来。近处,有不少渔民在冒雨劳作,这些讨海人在滩涂浅海中不停移动,形成了变化的劳动场景。

  次日吃过早餐,我们乘车去拍南塘澳连家船。这是一个巨大的海湾,渔船比比皆是,渔排林立,只见一女渔民戴斗笠、着雨衣,划着船在渔排间穿来穿去,供游人们拍照。岸上有人指挥,根据拍摄需要来调整船的位置。据当地人介绍,这位女渔民已经87岁了,这个年纪还能划船行舟,让大家赞叹不已。

  第三日早上7点,到达南湾景点。这里的海面上露出一条条酷似甲骨文的山脊。它们随潮落潮涨而露多露少。导游特地安排我们在涨潮前到达,以便完整地看到甲骨文山脊全貌。在旁边还有很多大围网,有渔民划着小船缓缓穿行在甲骨文山脊和围网中,周边成片的渔排连向远方,白鹭不时掠过,构成了动静结合、和谐共生的绝美画面。

  在潮水即将淹没甲骨文石脊时,我们赶往鹅湾红树林。这是在浅海中长出的一片片树林,因其根其干为红色而得名。海边有一些村舍,周围植被茂密,一直延伸到浅海里。远处群山环抱、雾气蒙蒙、宛如仙境,近处渔排相连、星罗棋布、无边无际。一些渔民划着小船穿行其间,撒网捕鱼,成群的鹭鸟此飞彼落。

  下午去的赤溪古村落,四面环山,树林茂密,茶园连绵。村中古民居杜家堡有400多年历史,构造恢宏,格局精巧,是赤溪村极具地方特色的名片和网红打卡点。在厅堂等处有畲家女编织斗笠、调制白酒。喜欢拍怀旧纪念照的女同胞们流连忘返,乐于古风摄影的人士也可大显身手。

  第四日早上7点,我们乘车去杨家溪风景区。这片景区拥有纬度最北的古榕树群和江南最大的纯枫叶林,是福建最美古树群,素有“海国桃源”“闽东小武夷” 之称,其中榕枫公园里老农牵牛、村姑赶鹅的场景几乎已成摄影产业,网络上很多在大榕树下“牧牛”“赶鹅”的摄影作品都是出自这里。

  来到榕枫公园,经过一座小桥,我们看到一排参天的榕树下,站着很多人,这是先来的旅游团队正在拍摄。老农、水牛和挑担的农妇相继出场,为了营造早晨林间蒙眬的感觉,有专人负责放烟雾。老农牵着水牛,农妇挑着装有农作物的篮子,在烟雾前缓缓转圈。另一片榕树林中,一群大鹅被村姑赶得展开翅膀,飞奔向前,无数快门应声响起。如此这般,重复三遍,皆大欢喜:摄影人得到了想要的照片,表演者得到了相应的报酬。

  下午我们去牛屿看渔家姑娘织网。这里布置了织网和制伞两间房子,面积都不大,我们人多,分批轮流进去看。织网处门窗紧闭,屋内点着马灯,营造出晚间织网的氛围。一名渔家姑娘坐在成堆的渔网中,穿梭引线,悠然织补。待我们看完织网,她又来到制伞的房间,在一堆五颜六色的花伞中,或坐或立,手持画笔描绘图案。因布置的光影效果非常好,拍出来的照片确实很唯美。

  下午5时左右,我们乘车来到围江馒头山。馒头山因海中的一座孤岛酷似馒头而得名,这里有大片滩涂、众多渔船和无数渔排,前景丰富,是海上日出的极佳拍摄点。馒头山酒店从2楼到5楼都有拍摄平台,可容纳上百人同时拍摄。我来到5楼平台,向海面张望。难得的是,一连几天下雨,这时天却放晴了。平台面对东方,但西边的红霞把东边的云彩也映红了,东方的天边和海面都红成一片,甚至还出现了半条彩虹,漂亮极了。天色渐渐暗下来,涨潮的海水把像半岛一样的馒头山慢慢淹没成一座孤岛。

  第五日计划拍馒头山日出和半月里畲族古村落。可惜虽说清晨4点多钟就到观景平台守候,但却因天气原因没有等到日出。好在下午的半月里摄游没有让人失望。

  半月里的历史有1600多年,有成片的清代畲族古建筑群,保留着“闽东畲族婚俗”等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第一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落”。我们来到畲族古建龙溪宫,93岁的畲族老寿星闪亮登场了。她的步履很稳,从房里拿出毛巾,走到天井处的石桌旁,做出在脸盆中洗脸的姿态。这貌似日常生活的动作其实经过了长期打磨,那神态、身姿、眼神、手势都堪比专业演员。如此三遍下来,周围一圈的摄影人都拍满意了。接着转场到厅堂,她和小字辈一起表演缝补衣服,两人还不时交流,逼真自然。村中还有畲族姑娘手提花篮,走在石板路上、大榕树下,还有坐在织布机前表演织布的,供大家尽情拍摄。

  霞浦的“旅游+摄影”产业非常成熟,广受摄游者的欢迎。这应该算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意文化产业吧,将旅游做出了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