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固:沪上“金字塔”

2024-04-23    作者:包进康

042320.jpg

 

  重固镇福泉山不是一个热门景点,对于许多土生土长的本市人来说,也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镇。不但不能和朱家角这种老牌名镇相比,也比不过蟠龙古镇之类的新网红。但其实它颇有文化底蕴,被誉为沪上“金字塔”。

  乘地铁17号线到赵巷,再换公共汽车到重固镇,车站附近有共享单车,可以骑行去福泉山遗址公园(门票8元)。

  进入公园,右边是一个陈列室,展出了一些从福泉山挖掘出来的文物。左边就是福泉山。说是山,其实是一个高仅7.5米、东西长94米、南北宽84米的土墩墩。但这个土墩墩却有些神秘,上面不长大树,只有一片矮小的灌木和竹林,1962年上海市开展文物普查时,它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原来这座山是4000年前堆出来的。后来经过好几次考古挖掘,清理出宋、唐、汉、战国、良渚文化、崧泽文化坟墓154座以及良渚文化祭坛和崧泽文化人类居住等重要遗迹,福泉山成为了一个古文化遗址类的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看好展览,我准备沿着弹硌路上山,看到山下有一口古井,写着“福泉甘井”,大概是福泉山名字的由来。很快就到了山顶,见到一座名为薛道人的雕像,这里原有座朝真道院,薛道人是福泉山开山祖师。翻过山是一个广场,竖立着重固抗战烈士纪念碑,纪念青东地区在抗战中牺牲的革命烈士。

  绕着山往前走,看见一组远古时间人类生活场景的展示雕塑。从福泉山遗迹中曾发现罕见的灶塘,可看出5000多年前这里已是上海先民聚居炊饮的场所。

  再往前就是多次挖掘后留下来的遗迹区了。这里有一个远古时期的祭台,是当时神巫和显贵举行祭天、通神、祭祖活动的地方。旁边是最具特色的139号墓坑,古墓中是一具直肢葬的男尸和一具屈肢葬的年轻女子的尸体,年轻女子显然是被捆绑并跪着殉葬的。介绍上说这是奴隶社会的人殉,墓葬主人是当时的权贵。福泉山的人殉现象,为中国文明社会的发展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往前一点点,就是福泉山的核心,“不到这里等于没来福泉山”的地方了。眼前是一个深坑,深坑对面是个剖面,上面标示着黄褐、灰褐、灰黑、青灰、黄土五个泥土层,分别为马家浜文化层、崧泽文化层、早期良渚文化层和晚期良渚文化层,是离现在6000年到2000年的文化叠压遗存。这样完整的古文化泥土层的堆积,是考古中不可多得的地层遗留,像一幅自新石器时期以来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历史年表,被誉为沪上的“金字塔”,表明了上海在6000年前已经成陆,并已有过去的上海人——福泉山人在福泉山附近劳动和生活,也论证了4000年前的上海中心正是在青浦福泉山一带,这里是上海根源之处。

  回顾历史如同溯源长河,从源头进到一个一个滩和湾,每一处都深涵文化遗存和发展。我一边思索,一边朝前走,没几步路,看到路旁有西晋文学家和书法家陆机的塑像。

  走出公园,我骑过来的共享单车还停在老地方,我索性再骑去看看南塘桥。这是座单孔拱桥,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 建在通波塘上,长22.6米,宽2.7米,高6米,拱跨9.4米,青石花岗岩石头混砌。正是有了这座桥,很多人得以在河岸造房、开店,形成了东街上、下塘店铺毗邻的两面街,由此成就了重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