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自由行有感

2024-04-02    作者:周兆钢

  当前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大巴自由行。它介于跟团游和自由行之间,一般由一个旅游达人或者一个退休的旅游从业人员设计好旅游路线后,自任领队,租赁一辆大巴,聘请一位司机,再根据车型大小呼朋唤友组合成一支团队,转战于全国各地景点深度游。

  我数次受邀参加这种大巴自由行深度游,收获了一些心得,在此分享,以供大家取舍。

  一、出游时间过长

  现在的旅游大巴深度游往往一出发就是30天、45天甚至更长。这样的长途奔波是非常疲劳的。所以需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并且不能忽视家庭对你长时间在外的担心。倘若能夫妻结伴而行,随时有个照应,倒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二、舒适度不高

  据我的几次体验,这种大巴深度游的一日三餐基本是这样安排的:早餐由旅馆负责,餐食质量随旅馆水平浮动;晚餐吃团餐,与跟团游的待遇类似;而午餐一般是自己解决。如此情况一天两天倒还好,时间长了会有很多无奈。旅游大巴常常奔驰在高速公路上,午餐多半是服务区的简餐、方便面等。我上次参加的东北游,不少服务区因天气太冷和过往车辆太少而暂停了烹饪业务,只有小超市的干面包。有时候司机会用大电饭煲给大家提供一份米饭,菜需自备,于是大家会提前一天买些罐头、袋装菜肴。也有人在旅馆附近采买食材,早上提前一小时起床烧饭炒菜后装到保温杯或焖烧罐中,保证中午能吃到热的饭菜。但天天如此实在太麻烦了!更不要说还得准备锅碗瓢盆油盐酱醋了。

  三、绝对自由并不存在

  大家对旅游大巴自由行多少有点理想化,受“深度游”三个字诱惑,觉得没有购物环节,自由自在。但事实上,只要有团友,绝对的自由就是不存在的。

  眼下,大多数的大巴自由行团队是由领队呼朋唤友组合而成,团员之间或是同事,或是同事的朋友,或是朋友的邻居和同学,甚至是朋友的朋友——这天然形成了数个小团体,有熟人,但更多的是互不认识的陌生人。参团者大多数都是退休多年的老人,阅历丰富,有的还固执己见。对各种各样的旅游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行程安排、景点选择等各有想法。虽有一张大致行程单,但有的人已经去过某些城市或某个景点,在旅途中,随时寻找机会要求更改行程,还游说了不少人助阵,说出一大堆理由……让人十分心累。

  四、费用没有明确契约,让人不安心

  大巴租赁费、司机的报酬、加油费、过路费,以及车辆维修费等由参团者分摊。但根据惯例,领队不承担费用,这导致有的时候司机和领队结成同盟,让大家心里犯嘀咕。

  比如这次我参加的大巴东北游,在车上只是收到了领队给的一份行程单,再加上口口相传规定每人每天多少元车费。到了最后一天费用总结算时,领队提出了增项:行程中额外两次加油费,车辆发生了两次故障的维修费。另外,还提出需给司机多少小费。由于全都未事先说明,就让人很不舒服。

  五、领队的水平和素质没有保证

  这样的长途自由行,对领队的水平和素质要求其实非常高。由于人数众多,领队往往根据人员的来源分成人数不同的小组,让小组长协助管理。这是合理的,但在实际运行中就此撒手给小组长,还是不行。

  我参加的一次甘南行,团队中年龄最大的是一对教授夫妻,他们是第一次自由行。教授夫妻行事低调,尽可能不麻烦别人,可领队一路上却时常留意,处处为他们提供帮助。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组织了两个年轻者重点保护这对高龄夫妻。这是个好榜样,年轻者扶着年长者上山,身强力壮者帮着体弱者搬运行李,等等。这样,整个团队的风气就很好。在那次甘南行中,山区狭窄的公路上两辆工程车碰撞发生车祸,将整条公路堵死,不久,堵车队伍就达数公里长。我们的旅游大巴也在公路上堵了5个小时,大家煎熬于饥饿、寒冷、干渴,加上大巴里空气质量恶劣,不少人头晕,还有两人昏倒。当警察来现场将昏倒者接走送医时,也没人喧哗。

  而另一次的东北游就不是这样了:在东北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中,有一部分人咳嗽、发烧,其中一名团员因为发烧了几天实在坚持不住,就在当天吃早饭时提出要退出旅游,自费乘飞机回上海就医。领队得知后,不仅不同情生病者,反而勃然大怒,质问小组长为什么不事先报告,事后还三次重提该事来敲打其他人。这实在是让人寒心。

  总而言之,就我体验下来,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的老年人,面对来自大巴自由行的邀请,一定要慎重,再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