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残墨故事多

2024-03-14    作者:丹长江

031417.jpg

  徐家汇有一座光启公园,这里是明代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的墓地。当年,他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为中西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收藏了一块墨,虽然残破,却与利玛窦在中国的经历有那么一点关系……

  那是在2010年,我到瓷艺家徐善平家做客。徐老师对我说:“你写书法,我也在练字。而且,我不用墨汁,喜欢磨墨。”我拿起这块墨,缺头少尾,既残破,又奇特。上面的人物高鼻子、深眼窝,络腮胡子、卷头发,一看就知道不是中国人。背面有三个字,上面一字缺了左边的偏旁,只剩右半边的“走”字,中间是一个“闻”字,下面也是半个字,只有上边的宝盖头和毋……那么,这是一块什么样的墨,上面的人物又是什么人呢?

  徐老师说,这块墨,是他多年前在南京一家博物馆的小卖部里买的,当时已经一断为三,买来练字用了。我说,我正好要到笔墨博物馆去,可以把残墨带过去,请那里的行家看看。几天后,我把这块残墨放在笔墨博物馆的汪凡先生面前,他一看,脱口而出:“这是程君房的‘二徒闻实’墨。”

  原来,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滋兰堂”创用四色、五色赋彩印制墨名家程君房的墨谱《程氏墨苑》,墨谱中收录了四幅西洋图案。那四幅画都是意大利人利马窦带到中国来的,是比利时著名铜版画家马罗坦·多·布斯的作品:“信而涉海,凝而即沉”“二徒闻实,即舍虚空”“淫色秽气,自遭天火”“圣母怀抱圣婴耶稣之像”,经丁云鹏摹绘,黄麟翻刻而载入《程氏墨苑》。这是第一次将国外的美术作品在中国刊本发表。这四幅画都以圣经故事为表现内容,其中“二徒闻实”取意于《路加福音》二十四章,基督复活后,同两名弟子在途中相遇的故事。原墨高19厘米,宽12.1厘米,厚2.5厘米。墨上人物刻画生动,刀法细腻,体现出西洋铜版画丝丝入扣的艺术效果。

  小小残墨故事多,我把从汪凡先生那里听来的来龙去脉转述给徐善平老师,徐老师堪称性情中人,当即对我说:“长江,没想到你把这块墨的来历搞明白了。它跟你有缘,送给你了!”

  如今,这块墨已陪伴我十多年了。我请人做了一只锦盒,将它安放在里面。时不时拿出来把玩。倘若它真的制作于明代,迄今有四百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