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上海看外滩,千年上海看松江。”近日游览了跨越宋、元、明、清,有“露天博物馆”美誉的松江方塔园,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方塔园位于松江城区东部,唐宋时期古华亭闹市中心。这是由著名建筑学家冯纪忠先生规划设计,以宋代方塔为主体,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建成的一座文物公园。
园内浓荫蔽日,亭台楼阁隐约可见。按指示牌所引,顺坡拾阶而上,见陈公祠。该祠建于道光年间,为纪念名将陈化成及松江籍义士而设。当年,陈化成为江南水师提督,驻守松江府,于吴淞口保卫战一役,率部奋勇抵抗,英勇就义。缓步观看祠内的文物史料,抚摸着当年遗存的一尊火炮,伫立在英雄像前,我不禁肃然起敬。
出门右侧有一条静谧狭长的甬道,排列着14座龟趺、石羊、石虎、石马、文臣武将的石像及碑碣基座,据介绍,这些均是明朝年间,松江名人墓神道两侧的石像生。这些饱经沧桑的斑驳石像,依然忠诚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历史遗迹。
穿出甬道,正在整修的清代天妃宫出现在面前,尽管看不清全貌,但从其宽阔的台阶、精美的琉璃瓦屋顶,依然能感受到恢宏独特的气蕴,这是上海地区遗存的唯一一座妈祖庙。待它整修完成,定当重访。
不远处,久负盛名的方塔傲然屹立在蓝天白云下。这座沿袭唐代风格形制的九层方形宋代宝塔,高达42米,塔形修长优美,玲珑精巧,古韵悠悠。于塔下仰望,只见由复盆、相轮、宝瓶等组成挺拔的塔刹,4条名为“浪风索”的铁链,从塔顶分别系向四角塔檐。在上下塔檐的翘角处,还分别悬挂着36只“惊鸟”铜铃。这些铜铃随风摇曳,发出叮呤叮呤清脆的声响,回荡在空中。
与方塔相伴的是一座600年前的古照壁,檐下雕有云鹤、龙凤、鱼鹿等图案,精湛细腻;两侧白色粉墙上,镶嵌着左青龙、右白虎,威风凛凛。正中约30平方米的大型砖刻浮雕上,有巨兽一头,龙首、鹿蹄、狮尾、麒片,身壮如牛,眼似铜铃,脚踏元宝、如意、珊瑚等宝物,摇钱树、灵芝草和飞禽走兽环绕四周,华美异常。这座照壁据说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古老、最精美、保存最为完好的大型砖雕艺术珍品。
方塔西侧,建有古色古香的长廊,连接着由金丝楠木构建的兰瑞堂。一面廊壁上,还留有松江籍书画家董其昌手书的古迹“怀素自叙帖”。穿行在这曲径通幽的长廊里,恍如穿越于流逝的岁月里,因为休憩时坐的石凳,抬腿跨越的石阶,随手抚摸的一扇门窗,都可能是一件历经千年的古物。
漫步在后园,细细品味冯纪忠先生精心设计的何陋轩:它四面环水,竹林掩映,看似用毛竹做支架,茅草盖顶,古朴自然,别有韵味。这一建筑作品在业界拥有极高声誉,蜚声海外。
方塔园不大,却可以让我们从现实跨进历史,一眼穿过千年。方塔园的路不长,却可以让我们的思绪,飞得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