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明月湾

2022-10-25    作者:周进琪

图片2.jpg


图片3.jpg


图片4.jpg


 

坐落于苏州西山南端的明月湾古村,南临太湖,背依青山,居水天相接一隅,得湖山之胜。相传2500年前春秋时期,吴王曾携西施在此赏月,称此为“明月一湾”。

初秋,我走进了这座如诗如画的村庄。刚到村口,就被一棵高近30米,几人才能合抱的香樟树吸引。驻足端详,这棵树斑驳的身躯上长满了青苔,半截主干已枯,半截主干依旧顽强生长,有一种“半枯半荣、历经风雪”的沧桑感。看我停留,一位当地老人热心地给我讲起了这棵香樟的来历——唐代诗人刘长卿到明月湾寻访故友贺九,不承想长途跋涉未遇,惆怅万分,临走手植此香樟,以作纪念。同时留下的还有动人的诗句:“故人不在明月在,谁见孤舟来去时。”如今这棵香樟已1200多年高龄,留存着明月湾人祖祖辈辈记忆,像一把绿色的巨伞,不仅为世代村民遮风挡雨,还成了古村入口的醒目标志。

“不到村口不见村,到了村口难找门。” 这句顺口溜生动反映了明月湾别具一格的特色:这里终年绿荫掩映,小河环村,通行全仰仗由两块大石板铺成的明月桥。过桥入村,只见具有江南特色的古民居错落有致地遍布于小巷,这些建筑以二层二进三进居多,古朴典雅,在门楼、房梁、墙洞等处还饰有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及华丽的苏式彩绘。我注意到几乎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都种有枇杷、桃树等果树,秋光正好,穿墙而出的橘树和石榴树上,还挂满了黄澄澄的橘子、红扑扑的石榴。

村内小路纵横交错,犹如棋盘,最亮眼的是一条长达1140米的石板街。由4000多块石板铺设的路面构造巧妙,下面是深达一米的排水沟,地上下雨地下流,雨停路干。当地有句流传甚广的民谚,自豪地夸赞曰,“明湾石板街,雨后穿绣鞋”。我漫步在被岁月风雨打磨光滑的花岗条石上,看着门楣上用不同字体书写的牌匾,金家厅、瞻瑞堂、汉三房、黄家祠堂、瞻禄堂、礼耕堂、薛家厅……这些飞檐斗拱的老宅院,白墙黛瓦在时光里褪色,仿佛听到了岁月流淌的声音。

明月湾西端的太湖边,还有座从堤岸伸入湖面的古码头,曾是村民们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舟船在此扬帆出行、停泊。现在它已失去了往日的功能,却成了观太湖落日和赏夜空明月的极佳处。

明月湾古村在唐代已是闻名遐迩,相继有白居易、皮日休、刘长卿、贾岛、黄庭坚等诗人踏足于此,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篇。让我感叹的是历经时光变迁,明月湾村名依旧,村址依旧,村落格局依旧,绵延的千年古村文化也依旧。这里没有熙熙攘攘的游客,没有鳞次栉比的商铺,依旧保持着最初的那份淳朴,保持着江南水乡原生态的风光,幸甚。

临别站在村口的小河边,看着岸上的房子在水中,水中的房子在岸上。现实和虚幻如此奇妙地出现在同一画面里,我想,这大概就是古村前世今生真实的写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