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抵达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时,地陪还没到,坐了一夜“跨国火车”的我们都有些郁闷。好在车站外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大家便耐心等候。不久来了位金发美女,用流利的普通话向我们道歉,又自我介绍说,“中国有个阿诗玛,你们叫我阿诗美好了。”我们略感惊喜,报以笑声和掌声。其实这回赴高加索地区旅游,乘了好几次绿皮车,全都“轰隆!轰隆!”慢慢腾腾,这趟从第比利斯出发的夜车不仅早到,入境也快,够好的了。早餐后,阿诗美还额外送了水果,算她迟到的赔礼。
亚美尼亚被称为“上帝的后花园”,在山坡、湖畔常能看见红褐、金黄、墨绿等各样古老的尖顶建筑。我们造访了几处,有名列世界文化遗产的“岩洞教堂”,有凿石穿洞的“深坑教堂”,有仿照雅典帕特农神殿的加尼神庙,还有坐拥最美高山湖泊的赛凡修道院。它们融于山水之间,既沧桑又温厚,既粗粝又精美。
埃其米河津大教堂历史悠久,于2000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教堂内有个宝物馆,藏着不少文物,其中包括传说中的诺亚方舟残骸!我急切地随人流缓缓前行,影影绰绰中,一束亮光射向玻璃橱。终于挨近了,我目不转睛,那是一个约30厘米见方的鎏金封套,凹凸花纹,点缀红绿宝石,像一本精装版大书,又像一个古董级相框。相框里有一枚干朽泛黄的木片——诺亚方舟残骸!太穿越了吧!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西 方人心目中混沌初开时的遗存,竟近在咫尺。离开时,我频频回首,那些口口相传的古老神话,就同我们的“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一样,寄寓着智慧、坚韧和牺牲,都早已升华成代代承袭的民族精神。
那天傍晚,我们在酒店附近闲逛,花坛、喷泉、楼房,虽不算繁华,却也熙攘祥和。来到国家歌剧院广场,但见有尊高大的人物雕像,神情专注又洒脱。有同伴翻译底座文字,说是音乐家哈恰图良。噢!一个久违的名字。我迅速在脑海中搜索……《马刀舞曲》的零星音符“嗒嗒、嗒嗒”依稀传来,是手风琴抑或管弦乐,那还是半个多世纪前,学生时代听过的犀利节拍和动荡旋律,裹挟着人们勇往直前……我默立像前,注视良久。哈恰图良,亚美尼亚的民族骄傲,也是苏联作曲家,他的头像还印在了该国邮票和货币上。
在埃里温街头,我们多次看见醒目的粉红色公交车,车身两侧印有五星红旗 、“CHI NA AID”(中国援助)和汉字“中—亚友谊车”等字样,令我们感到既惊讶又亲切。阿诗美见状,善解人意地解谜,“是的,中国给当地多条公交线路,捐赠了全部大巴。中国人可免费乘车。”这些公交车构成了埃里温街头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