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的一个黄昏,我路过沪东地区一处公园大门口,拾得一只嗷嗷待哺的黄色小公猫,留纳它作为家庭成员。5年来,全家老少为它费时耗财,付出一片爱心,得到了极大的欢愉。
黄猫不肥不瘦,体重10斤左右,地地道道的本地土猫。它只吃猫粮和助餐小虾,吃相文雅,慢嚼细咽,一日不定时的三餐,餐后必“洗脸”,而后呼呼大睡四五个小时,多则七八个小时。它蜷缩起身子,埋头遮脸,睡得那么放松舒适,谁都不忍心吵醒它。我有时睡得晚起得晚,它会到我床头喵喵呼唤,但从不跳床。拍它几下或应答几声,它就姗姗地走了。
兴起时,黄猫非要我“三陪”:陪吃陪玩还陪睡。它埋头睡觉,我在一侧打盹儿,不然非喵喵叫不可。不遂意时,任你千呼万唤,也懒得理人。把它抱起来,也要挣脱。有人摁门铃,它四肢伏地,引颈发出呼呼声,显出愤怒的神情,摆出格斗的状态。开得门来,熟悉的,它最多在来客腿上蹭几下,即翘起尾巴走开;陌生的,它冲着来人竖尾伸颈,发出呼呼声,格外警觉。
黄猫不上桌,不抓物品。夏日,我席地而卧,它绕席而过。看来,好习惯得从娃娃抓起。
黄猫有固定的卧榻,有时上沙发或入纸板箱独处,有时又在露台上喵喵叫个不停,闹着要我帮它挠挠背梳梳毛。尤其是每天都要恳求老妻用丫叉为它挠痒。
给猫洗澡不易,置于笼中洗刷,像个落汤鸡丑八怪,令人忍俊不禁。尔后它不停地舔梳,耗时不菲。每逢老妻唱歌或打太极拳,它就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似有所悟。我修补物件或打扫卫生整理居室,它跑前跑后忙个不停,或静静地曲腿卧着,目不转睛地看着,若有所思。
每逢我和老妻外出,我们就把它安置在它喜欢的地方,一碗猫粮,一钵净水,拍拍它,嘱咐它“不要乱来”。过两三个小时或大半天回家,门锁一响,它已在门口相迎,又是摩挲又是打滚儿,我和老妻都感到无比满足。
黄猫两三岁时,在储藏室等隐蔽处撒尿,作出招引女伴之举。小区里几只流浪猫东奔西突,攀房登屋,鬼哭狼嚎。黄猫也不安于室,遥相呼应。我和老妻把它带到宠物医院施行绝育手术,防止它扰民嘈己。
黄猫喜欢户外活动,喜好蹲守捕猎,是捕雀能手。即便颈脖系有绳索,它也捕到过野鸽子,抓获过麻雀。它1岁后就想外出,有一次逃出去,挨到夜晚,不认归家路。这一夜,它嚎啕大叫,任我们千呼万唤,就是不归,害得我和老妻一夜无眠。第二天,天蒙蒙亮,我越房跨屋,用套马术将它捉拿回家。自此,凡到室外活动,必缚绳于颈脖。
有人说,“与人打交道越多,越觉得猫可爱”,这话有些戏谑,也包含了深刻的寓意。我家黄猫率性,不矫揉造作,不虚情假意,自有天赋的尊严。我喊一声,它只乜斜一眼;连喊几声,才有反应,不声不响,慢慢走近。我喜爱猫的孤傲和特立独行。
猫与人一样,也有缺点。比如忠诚度不够,小心眼,同类互掐,这些天性于我和老妻无碍。更多的,是可以效仿的品性。老年人若能静动相宜,独善其身,吃睡随心,知足常乐,也可延年益寿。
在我眼里,再名贵的猫也比不上我家的黄猫。我怜它一生都在缧绁之中,没有行动自由,更不能与同类嬉戏。最遗憾的,是它终生形单影只,不能演绎关关雎鸠的情爱故事。
养猫之道,趣亦趣矣,怜亦怜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