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水席

2020-07-20    作者:吴翼民

       都说洛阳有三绝——洛阳牡丹、龙门石窟和洛阳水席。牡丹是国花、石窟是国宝,另一款水席一度也有国宴之美誉呢。盛夏季节,我们到达洛阳,当然见不着牡丹,龙门石窟是必看的,水席自然也不会错过啦。

       女儿从网上搜寻得知,洛阳水席著名者不少,就选一家市中心的店家,以便尝罢水席可以顺道逛逛这座中原名城的夜市,于是我们走进了一爿 “管记水席老店”。

       管记水席老店的店堂不甚大,却清洁有致,漂亮的女店主热情向我们推荐起了水席名品,一边还说起了水席的历史由来,说是水席起源并盛行于唐代,整席酒菜有汤汤水水二十四道,“干稀”(干系)着武则天秉权执政二十四年的天机。当然这只是传说,水席之所以盛行于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带,是因为中原地区干燥寒冷,人们就用酸辣味的汤水来抵御,就将荤素菜和汤烹调在一起,渐渐形成了一大特色。“水席”之说,一是每道菜都汤汤水水,二是菜肴丰盛,一道道菜像流水般端上桌来,有流水不断、应接不暇的感觉。女店主简明扼要的解说让我们对水席含义更加明了,更感兴趣。我们点了烩什锦、黄焖鸡、糖醋焦炸丸、莲汤肉片、洛阳燕菜、熬货、蜜汁红薯这七道菜,再加一客馒头。

       不多时,菜就一道道上来了,就像老板娘说的,都是汤汤水水的一大盘子,一尝,确实酸酸的、辣辣的、鲜鲜的,很配胃口,既有川菜的杀瘾,又有苏菜的柔和,与洛阳的介于西北和东南交汇的地域一样,味道也交汇得颇见匠心。有的菜居然还保留着东南已经失传的风味,如“蜜汁红薯”,分明就是苏州早时的“糖油山芋”,可苏州的“糖油山芋”几乎绝迹,不意在两千里之外的洛阳见到了它的身影,要不是我是糖尿病患者,必定会再来一盘,吃它个酣畅淋漓。这里的馒头也很好吃,是嚼劲很足的老面馒头,吃水席就馒头是绝配。因而桌上一客四个馒头吃了个精光,意犹未尽,就要添上半客。老板娘笑着说,半客是没有的,一客起售,就奉送两只吧。我们问两只多少钱?老板娘答道:“五毛”。这岂非天方夜谭?一客四只颇大的馒头只售一元钱?足见洛阳人的实诚、洛阳物价的便宜啊!嗣后我将“一元四馍”的微信连同照片发给朋友们,朋友们莫不惊呼:“洛阳纸贵,洛阳馍贱”,都表示日后一定到洛阳吃水席就馒头吃个痛快。

       晚饭后漫步在洛阳的闹市区街头,一片红灯笼下,到处都是水席的招牌,连夜排档亦然,真是蔚为大观。可惜行程太紧,要不然,我会天天品水席,把价廉物美、宜汤宜菜的水席吃个遍、过足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