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龄段都应回归“健康美”
2025-08-04    作者:展 鹏

  数据显示,如今医美领域早已不是年轻女性的天下,十六岁至十八岁的准大学生,以及六十岁以上的爱美女士,都成为各类医美门诊增长速度最快的人群。由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疾控局、市爱卫办主办的“上海健康播报”最近一期聚焦医美主题,邀请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与“爱美人士”聊聊变美的那些事。

 

 

  ■热点问答

 

  1.如今不少老年人也有医美需求,能否谈谈医美的年龄限制,如何看待低龄化和高龄化问题?

  杨军(上海市医师协会整形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副主任):

  医美并非“全龄游戏”,年龄两端皆须科学把关。

  一方面,16岁至18岁的准大学生是当下医美增量最快的人群。门诊就诊的十六七岁学生中,不乏自己做好大量“功课”,而父母扮演陪诊角色的情况。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银发经济崛起,不少老年人走进医院,希望通过提眉、祛眼袋、老年斑去除、面部提升等改善衰老特征。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可以满足,但同样需要切实可行的目标,比如以改善功能为主要导向(眼睑下垂影响视力等),追求“适度年轻化”而非“逆龄”“逆生长”。

  目前老年人群对于祛除老年斑等皮肤医美的需求也不少,皮肤质量管理需要整体评估与综合干预,可以通过科学医美手段来祛除色斑、褶皱等,如有需要可进行局部整形外科手术,最终是为达到一个最理想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衰老伴随代谢减缓、皮肤弹性下降、慢性病高发等情况,诸如麻醉耐受差、伤口愈合慢、易出血等手术风险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手术方式选择上,更倾向创伤性小、安全性高、恢复快的项目,并在术前对心肺功能、凝血功能等有更精细的检查,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稳定管理有更高要求。在心理方面,家属和医师应充分理解老年人的焦虑,引导建立合理预期。越高龄的求美者,越需要家庭支持。同时,医院及相关医疗机构必须恪守伦理底线,拒绝非必要、不合理的手术。所有年龄段都要回归“健康求美”,低龄要防“过度早熟”,高龄要防“过度年轻”。

 

  2.中医领域的医美主要有哪些?如何讲究“以内养外”?

  李欣(上海医药行业协会皮肤健康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任)

  中医医美坚持“内外兼调、标本兼顾”,融合千年中医智慧与现代美容技术,提供自然、安全的健康美容新途径。

  中医医美包含六个方面:一是中药美容,内服辨证施方,如桃红四物汤、逍遥散等,改善黄褐斑、皮肤暗沉;外用七白散、玉容散等古方面膜,艾叶、玫瑰花等药浴,修复皮肤屏障。二是针灸美容,“美颜针”刺激面部经络,紧肤、减纹;针刺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缓解痤疮、色斑;耳穴贴压,辅助祛痘。三是拔罐刮痧,面部拔罐,促进血液循环,淡纹、亮肤;背部刮痧,排毒祛痘,尤其适合“痘痘背”人群。四是推拿按摩,循三焦经、肝经等手法按摩,改善色斑、黑眼圈;点按睛明、攒竹、迎香等穴位,淡化眼袋、法令纹。五是食疗药膳,“因人施膳”,血虚用红枣、枸杞、阿胶,湿热予薏米、赤小豆、茯苓,抗氧化选黑芝麻、桑葚、绿茶。六是特色疗法,火针应对顽固性痤疮、扁平疣;耳尖或背部点刺放血,治疗实热型痤疮、麦粒肿;神阙穴(肚脐)艾灸或敷药,改善宫寒所致皮肤暗黄。

  中医医美并非简单皮肤管理,而是将容貌问题视为内在气血、脏腑功能的外在投射。实现美肤与健康的双赢,关键在“以内养外”。40岁后肾气衰退,单纯“拉皮”无法拯救面部“垮塌”。“内养”决定“外美”。皮肤是内脏的“镜子”,黄褐斑常因肝郁血瘀,单纯激光易复发,疏肝(柴胡、玫瑰花)活血(当归、川芎)方能治本;额头痘多属心火,鼻周痘关联脾胃湿热,需莲子心清火,白术、茯苓健脾祛湿;皮肤干燥、早衰多因肺肾阴虚,需沙参、麦冬润肺,熟地黄、枸杞补肾精。气血是容貌的根基,脾胃强健,苹果肌饱满;长期节食减肥耗气血,昂贵填充剂也难掩皮肤凹陷、萎黄。经络是美丽的“通道”,胃经受阻,法令纹加深;胆经失调,眼角皱纹增加;针灸、刮痧疏通经络,比单纯填充更自然持久。中医医美的实践,一是辨证论治,同为敏感肌,血虚风燥型需养血润燥(当归饮子),而湿热型需清热利湿(黄连解毒汤);二是多重评估,既看光泽、纹理等皮肤状态,也查睡眠、二便等身体机能,更兼顾情绪、疲劳感等精神面貌。

  爱美人士要牢记三句话:先调体质,再做项目;把反复长痘、色斑加深视为内分泌预警,及时内治;选择中医调理+西医光电等融合方案,优势互补。中医医美不仅追求暂时年轻,更要长久健康。气血充盈、经络通畅,则美自天成、神采奕奕。

 

  3.有些人频繁整容,总觉得自己“不完美”,这是不是一种心理问题?如何应对容貌焦虑?

  杨军:当一个人把镜子当成“裁判”,反复修改自己,往往已超出医学范畴,进入心理领地。短时间内要求多次手术、术后满意度逐次下降却停不下来、因微小瑕疵出现社交回避等,此时需警惕“躯体变形障碍”或“完美主义强迫”,需专业诊断与干预治疗。

  如何应对容貌焦虑?首先要进行自我初步评估:是否过度关注某个小瑕疵?手术是否成为唯一解药?术后是否很快发现新问题?若答案为“是”,建议寻求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对“躯体变形障碍”和容貌焦虑切实有效。针对比较轻度的容貌焦虑,要树立健康审美观,建立内在价值支柱。将自我价值从外貌中剥离,拓展个人能力、兴趣、人际关系等多维度价值。不能盲目靠颜值,内在实力与品格才是长久魅力。

  此外,医院及正规医美机构应建立心理评估机制,对频繁求美或目标不切实际者提出警示或暂缓建议。求美者自身同样可为重大手术决定设置冷静期,避免冲动整形,陷入“修复-不满-再修复”的循环。同时,频繁美容的警钟,常提醒人们内心需要比外表更多的关注和疗愈。真正的改变始于接纳自身基础,在健康身心之上,雕琢独特而有生命力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