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不是眼睛干涩吗?怎么还会有那么多眼泪呢?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眼泪背后的秘密。
张阿姨年过六旬,眼睛隔山岔五地就要上演一出“水漫金山”的好戏,而且还伴随着湿润感、酸涩感、胀痛感、异物感。具体说——
1.湿润感:眼睛时不时地就湿漉漉的,仿佛梅雨季节的玻璃窗,模糊得让人心烦。
2.酸涩感:眼球时不时发酸,像是被柠檬汁喷了一样,酸得直想眨眼。
3.胀痛感:眼睛胀得厉害,就像戴了个紧箍咒,难受得很。
4.异物感:总觉得眼睛里进了沙子,但翻来覆去就是找不到“罪魁祸首”。
张阿姨就诊时开门见山地说:“大夫啊,我这眼睛老是湿漉漉的,肯定是‘下水道’堵了。你给我来个泪道冲洗呗,就是俗称的‘通下水道’。我邻居王大爷就是这么治好的!”
哪知医生查完她眼睛后表示否定,“你这眼睛啊,不是‘下水道’的问题,是‘自来水’出了故障。这病其实叫干眼症。”
“明明‘泪流成河’,怎么会是干眼症?”
“张阿姨,你的眼泪啊,可是个了不起的‘演员’。它们在你眼睛这个‘小剧场’里,上演了一出‘欲干还湿’的独角戏。”
基础泪液与反射泪液
眼泪就跟家里的用水系统类似,基础泪液就像是家里天天都在用的自来水,不多不少,刚刚好。
反射泪液就像是屋顶上的消防喷淋,平时不出水,一旦有情况,哗啦啦就喷出来了。
干眼症的“戏精”表现
干眼症就像是家里的水管出了故障,平时水流小得跟牙签似的,连用来刷牙都费劲。于是,你家的“监控系统”——大脑就觉得屋里太干燥,非要大量放水。它使劲儿打开消防喷淋,哗啦啦地往外喷水。这下可好,原本干燥的屋子一下子水漫金山了。
这就是为什么以溢泪为主诉的干眼症患者感觉眼睛总是湿漉漉的,眼睛表面上看似是水多,其实是因为缺水才急着补水。
医生的“秘密武器”
眼科医生有个“秘密武器”——测量泪河高度,来辨认流泪是真的因为泪水多还是由刺激性泪液分泌导致的。
测量泪河高度就跟看家里的水表差不多。我们看下眼皮那儿的泪水,就跟看鱼缸里的水位似的。正常人的“鱼缸”水位挺好,鱼儿可以自在游泳。干眼症患者的“鱼缸”水位就低了,鱼儿游起来都费劲。
干眼症的其他症状
干眼症的症状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谓变化多端——
1.眼睛“忽冷忽热”:有时候眼睛可能又热又干,跟沙漠似的;可过一会儿,它又湿冷得像是刚下过雨的街道。
2.视力忽明忽暗:可能会觉得看东西时忽然模糊,一会儿又清晰。
3.季节性“加戏”:到了春天,花粉过敏的时候,眼睛可能会更不舒服。冬天暖气一开,眼睛又干得厉害。
干眼症的“急救手册”
虽然这干眼症听起来挺麻烦,但我们有的是办法治它——
1.滴人工泪液:就像是给干涸的土地浇水。
2.热敷按摩:每天用温热毛巾敷一敷眼部,轻轻按摩。
3.保护眼睛:出门戴墨镜,就当给眼睛盖个小被子,挡风遮阳。
4.注意休息:每20分钟让眼睛“打个盹”。
“这下我全明白了!”
“没错,健康的眼睛不在于它多会哭,而在于多会‘润’”。
我们的眼睛就像一盆娇贵的花,需要定时浇水、适度施肥、小心呵护。让我们共同努力呵护双眼,携手共同创造一个“明眸善睐”的美好世界。(作者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