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上看医疗新质生产力

2024-11-11    作者:吴敏杰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7万平方米的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以“健康中国、美好生活”为主题,着力展现了创新药械研发、生物医药技术、跨界数字化诊治等医疗领域新质生产力。看看哪些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将走进我们的生活。

 

 

  药品和医疗器械首秀

 

  达必妥  同一产品连续七年参展,届届上新的 “进博宝宝”——达必妥,今年以慢阻肺病新适应证首秀,新给药装置——新型预充式注射笔同步首展。该药在首届进博会首秀后,七年来获批了七大适应证,成为进博会强大溢出效应的优秀例证。慢阻肺病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呼吸系统疾病,达必妥于今年9月先于美国FDA在中国获批,成为首个且唯一慢阻肺病靶向治疗药物,结束慢阻肺病创新疗法长达十年的“沉寂期”。

  诺和期  胰岛素治疗直至目前仍是糖尿病管理路径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胰岛素作为关键组成,可以帮助患者及时起始治疗、改善治疗依从性,增加治疗持续性。本届进博会首秀的全球首个胰岛素周制剂诺和期,将于本月底在中国上市,用于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开启胰岛素治疗周制剂时代。诺和期基于脂肪酸酰化技术,可与白蛋白强效、可逆的结合,一周给药间隔内,降糖作用分布均匀,实现了基础胰岛素从日到周的突破, 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满意度和依从性。去年第六届进博会上,它曾以临床研究文献的形式展出,仅一年时间,就从文献变为展品,实现从展品到商品的成长“三级跳”。

  芬悦宁  绝大多数女性会因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出现更年期相关症状,如潮热出汗、乏力虚弱、抑郁失眠、骨关节和肌肉痛等。《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23版》中建议,从更年期开始进行全面的生活方式调整,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在适宜人群中开展包括绝经激素治疗在内的各项医疗干预。绝经激素治疗可帮助女性朋友有效缓解绝经相关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在进博会上市的芬悦宁,适用于治疗绝经后至少12个月的女性的雌激素缺乏症状,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了绝经激素治疗方案。

  Seladelpar  2023年被纳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第二批罕见病》目录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主要症状为乏力和皮肤瘙痒等,40%~68%的患者在没有得到充分治疗的情况下,可于4年内进展为肝硬化,最终可至终末期肝病导致死亡。现有的一线药物,有40%的患者应答不佳。本次进博会上,Seladelpar首次亮相中国。该药物已于2024年8月获得美国FDA加速审批,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二线治疗带来了全新选择。

  Lenacapavir  是全球首个获批的HIV衣壳抑制剂类药物,一年仅需注射两次,去年首次亮相进博会,已向中国药品审评部门递交了用于HIV治疗的上市申请。最近Lenacapavir在HIV预防的三期临床试验中,展现出很好的结果。用于HIV 预防的重大进展,在此次进博会首次展出。

  泰立珂  高发于老年人群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血液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其治疗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作为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肿瘤,几乎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会面临复发或耐药。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复发次数越多,后续治疗难度越高,复发后的缓解深度也随之降低,持续缓解时间不断缩短,给患者带来很大生存挑战。多发性骨髓瘤的整体治疗需要优先考虑缓解深度,同时兼顾维持治疗。进博会上,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的即用型双抗泰立珂在中国正式上市,开启了多发性骨髓瘤免疫治疗的双抗时代。它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三线治疗(包括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一种免疫调节剂和一种抗CD38单克隆抗体)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以实现更深缓解、更长生存。

110912.jpg

  拜阿司匹灵新包装  阿司匹林解热镇痛制剂在上世纪30年代进入我国,是第一批进口药品。2003年100毫克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在中国获批用于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逐渐成为心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基石用药。进博会上,全新包装拜阿司匹灵上市,外包装视觉元素更易于辨识,对年长者更友好;在规格方面,除了之前的每盒30片之外,更推出了90片的大包装,以不变的原研品质为患者长期治疗提供持续保障。另外,新包装使用全新环保材料,药盒重量降低,助力环保。

  房颤一站式手术方案  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患者随着老龄化加深而增加。鉴于“预防大于治疗”的理念,对有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倡导一站式手术方案,在房颤消融术中进行左心耳封堵术,预防左心耳内血栓脱落进入脑血管,减少患者多次手术带来的侵入性伤害,降低多次治疗带来的医疗支出。FARAPULSE系列脉冲电场消融产品在中国获批后首秀进博会,加上同时展出的预防心源性卒中、填补中国技术空白的WATCHMAN左心耳封堵器系列产品,进一步推动这一创新术式走向临床共识。

  MITRIS RESILIA 二尖瓣瓣膜  心脏瓣膜疾病患病率持续攀升,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2500万人受到影响,其中以二尖瓣疾病最为常见。外科置换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瓣膜疾病症状无特异性,公众对疾病及疗法认知不足等,仅有约1%~2%的瓣膜疾病患者接受了手术干预治疗。对于严重的瓣膜病变患者,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五年致死率甚至远超过某些癌症,成为威胁健康的重大隐患。MITRIS RESILIA二尖瓣瓣膜采用创新的技术,通过减少钙沉积提高瓣膜耐久性,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进博会上,迎来了其在中国获批后的首秀。

  肺癌数字化手术机器人 MONARCH是全球首台经支气管诊疗肺癌的数字化手术机器人,可在患者体表无切口的情况下,经支气管自然腔道抵达肺部深处病灶提取组织开展活检,助推肺癌诊疗的数字化、微创化和精准化。它早在2021年就以亚洲首秀的身份亮相第四届进博会,并于第六届进博会上宣布在中国获批上市,今年第七届进博会时已走向临床,凸显了进博会对加速创新医疗科技产品引进和落地的平台效应。

  最小智能可感知、可充电脑起搏器  脑深部电刺激,俗称脑起博器,通过植入大脑中的细微电极,发射电脉冲刺激脑深部的特定核团,进而达到缓解患者疾病症状的目的,是一种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和药物难治性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调控技术,具备微创、可逆和可调控的特点。与传统脑起搏器相比较,在进博会上亚太首展的Percept RC,实现了全球最小智能可感知、可充电,有助于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

110913.jpg

 

 

 

  患者关爱与科普教育

 

  可凡“进”听——HPV多元对话  恰逢“全球消除子宫颈癌行动”四周年到来,《21世纪经济报道》等在进博会举办“可凡‘进’听——HPV多元对话”(见上图)。著名主持人曹可凡以独具海派文化特色的访谈形式串联起了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展开多元对话。HPV感染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引起重视。几乎所有的宫颈癌都与生殖器官感染HPV有关,HPV疫苗使宫颈癌成为目前唯一可以早期预防并有望彻底根除的癌症。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孙晓冬强调:“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持续完善宫颈癌防治服务体系,这充分体现了在公共卫生领域消除宫颈癌的决心与信心。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社会各方力量采取多元化策略,包括强化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大众认知水平和预防理念、优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科研创新等,共同构建一个HPV感染和宫颈癌的防治新生态。”

110914.jpg

  公益健步  HER2基因是一种较罕见的肿瘤驱动基因,但是基于我国庞大的肺癌患者基数,这种罕见并不少见。然而,公众往往难以了解HER2基因突变肺癌患者的疾病旅程全貌。11月是全球肺癌关注月,勃林格邀请与癌共舞公益组织在进博会启动了“公益健步”肺癌关注月患者关爱及科普分享活动,通过积累步数、解锁肺癌患者未满足需求的关键词条、一键转发至朋友圈的方式,为肺癌患者赢得更多支持及理解,点亮他们的抗癌之路。在现场,与癌共舞论坛创始人金萍女士表示:通过公益健步这一项简单的打卡分享活动,能让更多人聆听到肺癌患者群体最真实的声音,理解患者对抗肺癌的决心和对回归正常生活的渴望。

  耀熠生辉,一战到底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实现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并强调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重要性。进博会上,默沙东在展区专门设立了“耀熠生辉”平台互动区,供观众进行沉浸式科普体验。同时,开展了一场以“耀熠生辉,一战到底”为主题的癌症科普活动,通过新颖、具有创意的互动形式,为公众及患者带来了专业的防癌抗癌科普知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储天晴教授说,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通过筛查手段例如肺部低剂量CT筛查,可能更早发现肺部肿瘤的蛛丝马迹。该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刘俊教授则提醒,一旦发现有进行性吞咽困难、伴或不伴有胸骨后疼痛等典型临床表现的,应及时就医,尤其是高危人群更应坚持定期检查,以尽早发现可能的病变。

  男性健康月——前列腺癌全程管理科普行动  近年来,我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持续增长趋势。“从非转移期到转移期,前列腺癌的进展风险从5%提升至74%,死亡风险从5%增加至56%。因此,临床迫切需要有效的、规范的前列腺癌全程化管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郭剑明教授介绍,在早期局限前列腺癌阶段,瘤体局限于前列腺内,切除肿瘤、减少并发症是关键;对于非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延缓疾病进展至转移阶段成为治疗的重点;而对于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治疗重点在于控制雄激素水平,降低PSA值,使病情稳定,延长生存期、延缓进入更晚期阶段和改善生活质量。”由《生命时报》和拜耳共同发起的“男性健康月——前列腺癌全程管理科普行动”于进博会举办,并将与社会各界开展合作,开展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呼吁重视前列腺癌全程管理的理念,推动癌症早筛、早诊和早治。

  健康中国行动——代谢焕新元年  中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占全球四分之一以上,但整体经降糖治疗的患者血糖达标率不足一半。更为严峻的是,糖尿病与多重代谢紊乱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影响关系。这些代谢异常相互交织、共同加剧,因此,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的社会公众科普势在必行。“健康中国行动——代谢焕新元年”在进博会启动,诺和诺德将携手各界,聚焦多重代谢紊乱,计划通过支持视频和图文类型科普宣传项目,以及邀请权威专家开展代谢健康知识大众科普教育活动等方式,让大众持续了解代谢性疾病危害,增进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全民健康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