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低血糖“伤心”又“伤脑”

2024-07-22    作者:谢壮丽

  突然头晕;不明原因出虚汗;心跳莫名加快、浑身没劲、眼前突然发黑……居家或出门在外,这些都可能来“偷袭”,严重时还可能会危及生命。这多半是低血糖发作。

 

  低血糖表现多样

 

  医学上将低血糖定义为健康人血糖 <2.8毫摩/升,糖尿病患者血糖≤3.9毫摩/升。

  成年人发生低血糖会出现饥饿感、心慌、手抖、出虚汗、四肢无力等症状,而老年人发生低血糖大多没什么明显症状,部分人会表现出神经精神症状,如言语行为反常、偏瘫、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内降低血糖的激素只有一种,就是胰岛素;而升高血糖的激素有很多种,包括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等。

  一旦发生低血糖,人体为了保护重要器官的运转,会本能地动员升糖激素去对抗胰岛素。但升糖激素除了升高血糖,还有升高血压、收缩血管的作用,于是会导致心脑缺氧,从而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低血糖的危害甚于高血糖

 

  低血糖的危害一点都不亚于高血糖,甚至可以说比高血糖更加危险。

  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美国糖尿病协会2020科学年会上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与较少发生低血糖的患者相比,每年发生5次以上低血糖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提高了61%;频发低血糖患者的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分别增加了65%、38%和43%。

  促进血栓形成:在急性低血糖期间,心脏负荷的增加还会导致血小板活化增加,凝血功能增强、促进血栓形成。

  对大脑造成损伤:低血糖对大脑的损害有一定的区域选择性,进化越完全的脑细胞对低糖越敏感。大脑中尾状核、豆状核、大脑皮质、海马体和黑质等几个区域,对缺糖尤其敏感、最易受损。这些区域都有着十分关键的功能,例如尾状核和海马体均负责大脑的学习、记忆功能,黑质是调节运动的重要中枢。

 

  低血糖的7个高发时刻

 

  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很多,每次发生低血糖的时间和反应也可能不一样:

  1.长时间未进食或进食量过少:进食量过少、吸收合成障碍、长期饥饿或过度控制饮食、小肠吸收不良、长期腹泻等,均可诱发低血糖发生。

  2.进餐后:大家都知道饥饿容易造成低血糖,但极少人知道进餐后也会发生低血糖。这主要发生在糖尿病早期或者一些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身上,比如胃肠大部分切除术后,胃肠运动功能异常综合征等,由于进食后糖吸收过快,刺激胰岛素过快、过多分泌,也会诱发餐后低血糖。

  3.运动过度:运动强度过高、时间持续过久,消耗较多能量后,血液中葡萄糖水平会显著降低,都可能引起低血糖。

  4.饮酒过量:酒精可抑制糖异生,甚至可引起酒精性肝病、肝硬化等肝脏疾病,致使肝糖原储备减少,从而导致血糖降低,甚至出现低血糖,空腹饮酒则更加严重。

  5.凌晨1—3点:夜间低血糖一般出现在凌晨1—3点,人会感觉心慌、颤抖、饥饿、多汗、做噩梦。有些人会出现第二天晨起后头痛、感觉没睡好、浑身乏力的现象。如果夜间无症状低血糖没有被及时发现、处理,还可能引起隐匿性的心脑功能损害,造成严重后果。

  6.滥服保健品:有的糖尿病患者自行服用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如果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等,都会加重胰岛素代谢障碍,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7.服用某些药物: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在内的多种药物都可能引起低血糖,常见于起始治疗阶段、药物用量过多或用药后未及时调整饮食运动方案等情况下。老年朋友尤其是患有高血糖、糖尿病的,也是很容易发生低血糖的人群。所以控糖不能一味地追求降!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如果出现低血糖症状,必须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低血糖还有张“多变的脸”

 

  低血糖是个“急性子”,可以在短短几小时内将人打垮,甚至危及生命。它也很狡猾,常常喜欢玩“变脸”游戏,用“病”伪装自己。

  伪装一:冠心病。低血糖有时会导致出冷汗、面色苍白、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好像心绞痛发作一样。这是由于血糖降低使交感神经兴奋,促进了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的释放,诱发类似心绞痛症状,其实不一定是心脏的问题。

  伪装二:精神症状。低血糖还会表现出一些精神症状,如脾气性格大变、举止异常等。这是由于脑细胞所需能量几乎完全来自血液中的葡萄糖,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脑功能便会紊乱,严重时会形成类似精神疾病的症状。

  伪装三:脑血管病。如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肢体无力、言语不清、肢体偏瘫等,也可表现为类似癫痫发作时的双眼上翻、肢体抽搐等症状。

 

  升血糖牢记三个“15”

 

  第一个“15”:出现低血糖后立即进食15克含糖食物,白糖、糖块、葡萄糖片为最佳,饼干、点心、含糖饮料、粥也可以。15分钟后测血糖,如果低血糖不适症状消失、血糖达到4毫摩/升以上,按正常时间进餐即可;如果超过此值,1小时后才能进餐,并吃1份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加餐,以免进食刺激胰岛素分泌血糖再次下降。

  第二个“15”:如果进食了15克含糖食物后血糖没有上升、症状没有消失,就再进食15克碳水化合物,15分钟后再次测量血糖。

  第三个“15”:上面两个15分钟等待过后测血糖若仍然低于3.9毫摩/升,则重复给15克碳水化合物,这就是第3个“15”,也就是重复第一个步骤。若症状30—45分钟后或上述“三个循环”处理后症状仍没有缓解,血糖仍然<3.9毫摩/升,或者出现症状加重等情况,则应尽快去医院急诊就医。文章摘自《健康方向盘》,作者为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