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癌前病变是指发生于消化道,有进展为癌症风险的病变,如:食管黏膜白斑、食管上皮异型增生、胃肠息肉、萎缩性胃炎、结直肠腺瘤、炎症性肠病相关性异型增生等,相当于中医学中的“噎膈”“反胃”“胃脘痛”“肠覃”“锁肛痔”等。消化道癌前病变的发生通常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患者经常是在健康体检或者其他疾病治疗时无意中发现。
传统中医学认为消化道癌前病变主要成因,无外乎外因和内因。一方面,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致气滞、痰凝、血瘀、湿阻和毒素聚集于消化道而成癌肿,另一方面,年老体虚、劳累过度,使正气内虚、气血不足,津血枯槁,致食管噎塞、胃气壅塞、肠道梗塞久之而成肿块。
消化道癌前病变按中医辨证论治分为痰气交阻型、痰瘀凝结型、热毒壅盛型、气滞血瘀型、肝胃阴虚型等。治疗一般会根据病位、性质、大小和症状进行中医辨证、确定证型、中药治疗,常见的治法有:(1)理气、活血、化瘀法;(2)软坚、化痰、祛湿法;(3)清热、解毒、攻毒法;(4)扶正、培本、固元法。上述方法一般没有明确的界限,经常会联合使用以提高临床疗效。
我们根据消化道癌前病变治疗的临床疗效、用药规律和经验总结,归纳了几个常用的消化道癌前病变的药方。
(1)食管异型增生:川贝、郁金、丹参、当归、桃仁、红花、沙参、蜣螂虫、急性子、昆布、海藻等组成。
(2)胃肠息肉:乌梅、僵蚕、花椒、细辛、黄连、黄柏、干姜、熟附片、桂枝、人参、当归等组成。
(3)萎缩性胃炎:半夏、黄芩、黄连、大黄、瓜蒌、枳壳、竹茹、石斛、佛手、白芍、甘草等组成。
(4)结直肠腺瘤:玄参、麦冬、白芍、当归、黄芩、金银花、地榆、白花蛇舌草、薏米、败酱草、火麻仁、甘草等组成。
(5)炎症性肠病:白术、白芍、党参、佛手、防风、陈皮、郁金、柴胡、木香、葛根、甘草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