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手术,肺癌患者该怎么办?

2023-11-27    作者: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 罗 洁 副主任医师

每年11月是“国际肺癌关注月”,今年我国的主题是“重视肺癌早筛,规范肺癌诊疗”。肺癌是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肺癌大国,每年的发病人数约82万,死亡人数约65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由于肺癌起病隐匿,一半以上的患者在确诊时已错失了手术治疗的机会,今天我们主要针对这些患者谈一谈,如果得了肺癌不能手术,该怎么办?特别是正在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一旦发生靶向耐药,又该怎么办?


肺癌的综合治疗


众所周知,吸烟是发生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另外还包括空气污染、油烟污染、遗传因素等多种原因。一旦确诊为肺癌后,医生会根据分期和病理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及中医治疗等,我们统称为肺癌的综合治疗。

从病理类型来看, 肺癌可以粗略地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后者约占80%~85%;从分期来看,肺癌可以分为I、II、III和IV期,其中以III期最为复杂,异质性最强,争议也最多,III期可细分为IIIA、IIIB和IIIC期。目前肿瘤的诊断已经从原来简单的病理分型,转化为精细的分子分型,EGFR和ALK基因现已成为肺癌领域研究最为深入的两个靶点。所以一旦确诊非小细胞肺癌,医生往往会建议患者完善包括EGFR和ALK基因在内的多个基因检测,以了解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的分期及基因突变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I期、II期以手术治疗为主,建议采用解剖性肺叶切除+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这部分患者如果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手术或者主观拒绝手术,也可以采用消融或立体定向放疗等局部的治疗措施;对于III期患者要进行多学科团队(MDT)讨论,可以手术的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手术,术前或者术后接受围手术期治疗;不可切除的III期患者,考虑同步或序贯放化疗,其后给予免疫巩固治疗;IV期患者以全身治疗为主要手段,治疗目的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对于IV期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其基因检测情况,如果患者存在驱动基因突变则首选靶向药物治疗;如果患者无驱动基因突变,或者突变的靶点目前尚无可及的药物时,则考虑化疗、免疫治疗及抗血管生成治疗等,即“有靶打靶,无靶化免”。


靶向耐药难避免


EGFR基因是肺癌中突变频率最高的驱动基因。EGFR基因的突变多发生在18、19、20和21外显子上,其中,EGFR 19外显子缺失和EGFR L858R点突变占据非小细胞肺癌中所有EGFR突变类型的85%~90%,因此这两种突变被称为常见突变。需要注意的是EGFR基因既有敏感突变,同时又有耐药突变,不同的突变类型应予以区别对待。EGFR 19外显子缺失和21外显子中的L858R点突变,可以考虑使用第一代EGFR-TKIs(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G719X、EGFR-L861Q等非经典突变建议使用第二代EGFR-TKIs;还有约4%的EGFR突变是外显子20插入,这类突变对EGFR-TKIs的应答比较差,被称为耐药突变。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靶向药物最终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多数情况下,服用靶向药物2~4周左右,患者的临床症状会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复查胸部CT会发现肺部病灶或胸水等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也有少部分患者在刚开始服用靶向药物时就完全没有疗效,或患者在接受靶向药物治疗3个月内不仅无客观缓解,而且存在疾病进展,称为原发性耐药;更多的患者是刚开始使用靶向药物时有效,获得缓解或持续临床获益6个月及以上时,在后续治疗过程中出现疾病进展,患者症状加重,影像学检查也提示病灶进展或者出现新的转移灶,称为继发性耐药。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是非常聪明的一种细胞,在靶向药物抗肿瘤作用的强大压力下,它们会有各种各样的伪装和转变,借此来逃避靶向药物的打击,从而产生耐药。

针对性解决耐药


靶向药物的耐药是难以避免的临床难题,找出其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是解决EGFR-TKIs耐药问题的关键。第一代EGFR-TKIs的耐药机制主要分为六类:1.出现耐药突变,占60%左右,可以使用EGFR-TKIs的三代靶向药物;2.旁路激活,好比癌细胞“另辟蹊径”——在原来的高速公路旁边修筑了其他“高速公路”; 3.表型改变,如腺癌向小细胞转化,甚至腺癌向鳞癌转化等,可考虑使用化疗;4.下游信号通路激活,导致EGFR-TKIs的原发耐药或获得性耐药,对于原发耐药的患者,建议考虑EGFR-TKIs靶向药物与化疗联合的治疗模式;5.出现几种耐药基因共突变,机制更为复杂,往往需要靶向+靶向或者化疗+靶向的联合治疗模式;6.还有约18%的患者属于突变类型未知,对于这部分患者,后续可以考虑以化疗为基石的联合治疗模式。

除了考虑靶向耐药的原因,我们还需要关注患者的疾病进展方式,对不同的进展方式给予区别对待,主要有以下三种:1.缓慢或者无症状进展:可以继续使用原方案靶向治疗,需密切随访监测疗效失败的临床证据;2.寡进展:也叫局部进展,可以继续使用原方案靶向治疗,进展的部位考虑消融或立体定向放疗等局部治疗措施;3.快速进展或者伴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进展,通常这类患者的原发病灶迅速扩大,或者新出现大量胸水、心包积液,或者出现广泛的远处转移,这个时候建议停止原靶向治疗,同时积极寻找耐药原因。

那么问题又来了,对于一个目前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而言,如果发生耐药,该如何寻找耐药机制呢?寻找耐药机制通常意味着患者需要接受“二次活检”,医生会通过各种有创检查手段(通常包括肺穿刺、气管镜、超声气管镜、淋巴结穿刺或胸水检查等)获取靶向耐药后的肿瘤组织,肿瘤组织在病理科医生的火眼金睛下分辨病理类型,然后进行再次基因检测。这一系列过程较为繁琐,通常需要花费两周左右的时间,最后临床医生才能得知患者耐药的具体原因,给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因各种身体原因无法耐受有创操作的患者,也可以通过“液体活检”抽取患者约10毫升静脉血,来明确其耐药原因。“二次活检”的顺利进行,需要肿瘤科医生、患者及家属与病理医生的通力合作,缺一不可。

近年来,随着国家医保政策的改革、靶向药物的大幅减价和第三代EGFR-TKIs获批了一线适应证等原因,在一线治疗时就接受第三代EGFR-TKIs的患者越来越多,让我们进一步盘点梳理一下第三代EGFR-TKIs耐药后的故事。第三代EGFR-TKIs耐药机制复杂且多样化,其主要包括:1.EGFR通路耐药突变;2.旁路信号通路的激活;3.表型改变;4.未知耐药机制:对于这类患者,推荐使用化疗联合贝伐/免疫治疗的联合治疗模式,但获益人群筛选及安全性问题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予以验证。当然,第三代EGFR-TKIs耐药后,参加新药临床研究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体上来说,对于原发性耐药,现阶段尚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临床实践中通常会尝试在原EGFR-TKIs基础上联合化疗或抗血管生成治疗;而对于获得性耐药,无论是寡进展、颅内进展还是广泛进展都有多种治疗手段可供选择,临床可根据患者疾病进展模式及不同耐药机制进行相应治疗。EGFR-TKIs第四代靶向药的临床研究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相信未来会给EGFR突变的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

总而言之,如果不幸得了肺癌,又不能手术,无须惊慌失措,要积极寻找专科医生的帮助,根据患者的分期、病理及分子分型等不同情况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在EGFR-TKIs靶向药物发生耐药后,要配合医生完成“二次活检”,尽力寻找耐药原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最终达到“活得更好,活得更长”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