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胆结石要不要处理?

2023-08-21    作者: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周 迪 副主任医师

樊女士虽然事业上顺风顺水的,却有一个“心病”。原来,她自大学时代起就被诊断出胆结石,平时虽说不痛不痒,但这两年体检发现结石有增大趋势的同时,胆囊有逐渐缩小的倾向。樊女士害怕就医,因此微信咨询了很多做医生的朋友,既有中医也有西医,得到的回答却是五花八门。有的说“不痛的胆结石不用开刀”,有的却劝她“马上开掉,要变癌的”,还有的说“吃点药就可以了”。樊女士被弄得心烦意乱,凭借着出色的英语功底,她竟然开始自己查阅临床医生才能看懂的医学专业英语文献,终于发现国外有一份《胆结石处理指南》中说“绝大多数无症状的胆结石无需手术处理”后,长舒了一口气。但没过两天,樊女士在一次吃完晚饭后出现了隐隐的腹部胀痛,虽然仅仅持续了5分钟左右,但这又让她不由得担心起来:难道胆结石开始作怪了?症状出现了?她再也无法承受内心的煎熬,终于来医院求助医生了。

其实,像樊女士这样的无症状胆结石患者不在少数。他们的病程很长,可达10年以上,平时没有剧烈的肚子痛,偶尔可能有些轻微的症状。患者往往害怕就医,于是在网络上搜索各种信息,却常常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是好。

胆结石的医学专业称谓是胆石症,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良性疾病。胆石症的发病率很高,可达10%~15%,也就是说,在不到10个人里就有1个胆结石患者。难以忍受的腹痛、因结石掉入胆管导致的发热、黄疸、肝功能损伤等胆管炎症状,是患者求医和接受手术治疗的最主要原因。但据统计,有显著临床症状的胆结石患者仅为约20%,而剩余80%的患者并没有明显不适。那么,真正占大头的这部分所谓的“无症状”患者到底该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胆结石呢?先别急,建议你依次问自己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否属于真正的“无症状”?


很多人认为:“疼得满地打滚”“背后抽筋”“疼得半夜要去急诊室挂盐水、打止痛针”“发高烧”等才属于有症状的胆结石,这种理解是有误区的。上述症状其实是胆囊炎急性发作时才会出现的。隐匿的右上腹痛、腹胀,延伸至右侧背部的轻度放射痛,进食油腻食物后一过性的右上腹绞痛,甚至是嗳气、轻度的恶心等症状都可能是胆结石引起的症状。临床上,一开始误认为自己是“胃痛”“胃炎”“胃溃疡”而反复查胃镜,服用胃药无效,最后才发现自己是胆结石的案例不在少数。


二、清楚自己胆结石的特点吗?


许多患者就医前是所谓“无症状胆结石”,但是都造成了并发症,因此患者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结石的特点。

1.结石的成因和性质

从结石的成因来讲,人体胆固醇、胆汁酸和磷脂代谢的异常是导致“泥沙样结石”“胆固醇结晶”形成的原因。而胆汁滞留又加速了胆石形成,好比河道下游有淤泥阻塞,“泥沙样结石”“胆固醇结晶”排泄不畅,经过冲刷、沉积便容易形成“胆泥”。在胆囊的不断收缩运动下,这些“胆泥”便逐渐形成大小、形态不同的结石。

从结石的成因及成分来讲,主要分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胆色素结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富含胆固醇、脂肪的食物摄入越来越多,胆固醇结石的比例逐年增高。一般来说,胆固醇结石质地较硬,呈黄白色;而胆色素结石呈黑褐色,质地更软且易碎裂,呈粉泥状。

2.结石的大小、数量和位置

大家都知道,有症状的大结石肯定要治疗。但另一方面,“小结石不会痛”“小结石不用处理”“小结石可以吃药消掉”也是坊间普遍流传的说法。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何谓小结石?多小的结石才能算小结石?自己的结石属于小结石吗?小结石真的不要紧吗?

其实,医学上从来没有小结石这个概念。临床上公认的,大于2厘米的结石就有胆囊切除的指征,对于胆囊这个体积不大的器官而言,2厘米的结石已经算比较大的了。一般来说,直径在1~2毫米的,可以称为泥沙样结石。这样大小的结石,若数量不多,则可自行排出胆囊和胆管,较少引起显著症状和并发症。但是,当此类结石聚集形成“胆泥”时,也可掉入胆总管造成更严重的胆管炎和胆源性胰腺炎,后两者在求医不及时的情况下可危及生命。直径更大的,例如4~5毫米的结石,尽管仍然可称为小结石,却容易堵塞在胆囊出口颈管部导致胆囊逐渐萎缩而成为诱发癌变的因素。此外,大量的小结石填充在胆囊内导致的充满型结石,不仅标志着胆囊丧失正常的生理功能,还可能增加癌变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充满型结石患者常年无任何症状,多是在体检或出现相关并发症接受手术时才得以诊断。


三、胆囊是否已经发生显著的病理学改变?


在我国,患者普遍存在讳疾忌医的心理,对于胆结石通常通过一个“拖”字解决问题,“只要不痛就随它去”是胆结石患者普遍的想法,有的甚至排斥应有的定期随访。临床上,结石病史长达10年、20年以上的患者比比皆是。因此,对于长期胆结石的患者,真正的隐患不在于有没有出现症状,是在疏于关注自己的胆囊是否已经出现需要医学干预的病理性改变。

从胆结石/胆囊炎的病理发展机制看,结石的长期刺激、摩擦可导致胆囊黏膜被破坏、反复修复进而先后导致慢性炎症→息肉样改变、增生→胆囊壁增厚→纤维化→肌纤维萎缩,最终导致胆囊萎缩,这一病理过程又会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结石的形成和增大,进入恶性循环。若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胆汁无法排泄,胆汁原有的胆色素被吸收,不再呈金黄色,而代之以胆囊所分泌的黏液——一种为无色透明的液体,称为“白胆汁”,也是胆囊丧失正常生理功能的表现。

从胆囊的形态看,长期的胆结石,在病变初期,胆囊收缩力下降、胆囊内胆汁淤积,排泄不畅,胆囊可呈肿大状态。后期胆囊正常功能丧失,萎缩变小,形成所谓萎缩性胆囊炎或胆囊壁出现钙质沉积,形成所谓“瓷化胆囊”,均属于癌变的高危因素。长期的慢性炎症还可导致胆囊与周围组织器官致密粘连,甚至炎症可以蔓延、“烂穿”邻近的十二指肠或结肠,形成“胆囊-十二指肠瘘”或“胆囊-结肠瘘”,胆囊颈部结石的长期压迫也可导致胆囊和邻近的胆管形成类似的“胆囊-胆管瘘”“米氏综合征”等,给手术操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治疗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陡然上升。若此时仍不进行治疗,则胆囊很有可能从炎症阶段进入癌变阶段。这也是许多胆囊癌患者往往有长达10年以上结石病史的原因。

讲了这么多既可怕又抽象的医学概念,那么,“无症状”患者如何才能“隔着肚子”知道自己的胆结石、胆囊炎发展到哪个阶段了?何时必须要考虑手术切除胆囊呢?

其实,随着影像医学技术和设备的进步,在医生的建议下,通过常用的检查手段就可以评估胆结石和胆囊炎的病理状态。

1.B超  B超是胆结石和胆囊炎首选的检查方式,具有无创、价廉的优势。B超可清晰显示胆囊的大小,胆囊壁的厚度,结石的大小、数目和大致的位置等信息。需要注意的是,B超对已经掉入胆总管内的结石探测能力较差,需要CT或磁共振检查诊断。

2.腹部CT  腹部CT检查分为平扫CT(不注射造影剂,患者无需空腹)以及增强CT(需要注射造影剂,患者需要空腹)。平扫CT的作用与B超类似,可初筛胆结石,常用于急诊的非空腹患者胆结石急性发作的诊断;而增强CT则多运用于无法行磁共振检查的患者(体内有金属植入物,例如假牙、骨科钢板、起搏器、支架等),在胆囊切除术前精确评估胆道系统解剖情况。

相较于B超,CT可以更为直观地显示胆囊的大小、胆囊壁的厚度、胆囊内有无肿瘤性病变、结石的位置、结石有无嵌顿、胆囊炎症的蔓延范围等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胆结石为透X光的阴性结石,在CT上可能不显影,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化验和B超综合诊断。

3.核磁共振MRCP  专用于胆道系统诊断的磁共振被称为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该检查的主要优势是可通过水成像模式结合计算机重建技术对整个胆道系统进行显示,通过对比显影,突出结石在胆道系统中的位置,并可判断胆道有无变异等解剖学信息,对于诊断胆囊内结石有无掉入胆管内尤其敏感和准确。


四、除了胆结石,全身状况如何?


尽管许多患者的胆结石并没有导致严重的临床症状,但全身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伴随的内科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都会影响胆结石/胆囊炎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时机的选择。

合并某些内科疾病的胆石症患者

1.合并糖尿病的胆结石患者  解剖学上,胆囊的血液供应来自胆囊动脉,是胆囊唯一的终末小血管。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就是血管脆性或硬度的增加,或者血管狭窄。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胆囊动脉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病变而影响血供,一旦发生胆囊炎,非常容易引起胆囊壁坏死、胆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急性胆囊炎,病死率高达15%。因此,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糖尿病患者,应尽早切除胆囊,避免危及生命。

2.合并心脏病的胆结石患者  由于胆囊和心脏的神经支配具有共同的通路,因此对于合并心脏病的胆结石患者,胆结石的急性发作可能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供氧需氧失衡),从而引起心绞痛、心律不齐甚至心肌梗死等症状,这就是胆心综合征。为了避免加重心脏病情,此类患者应该考虑尽早行胆囊切除术,减少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风险。

统计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胆结石患者,约10%会并发胆管结石和胆道梗阻、黄疸、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发病概率远远高于中青年患者。此外,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如果一味等待胆囊炎急性发作或年纪更大时再处理,势必增加麻醉和手术风险,容易加重既有的内科疾病,导致各种内、外科并发症的发生,得不偿失。因此,在老年患者全身情况尚能耐受手术时提前处理结石是明智之举。

总之, 如果你是无症状胆结石患者,可按下列顺序初步了解自身胆结石/胆囊炎的具体情况后,再寻找专业的肝胆外科医生进行就医。

√我是否属于老年患者(60岁以上)?

√除了胆结石外,我是否也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内科疾病?

√最近我有皮肤、眼白(巩膜)、尿色发黄吗?

√我的胆结石有多少年了?

√我最近一次检查胆结石是什么时候?是做的B超、CT还是磁共振?

√根据最近的检查结果,我的胆结石是单发的还是多发的?

√根据最近的检查结果,我的胆结石有多大?

√我的胆囊萎缩吗?

相信在充分了解自身病症的基础上,医生将为你仔细评估病情,选择最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尽早还你健康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