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老年抑郁 迎接幸福晚年

2023-07-24    作者: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老年科 苏 宁 主治医师 岳 玲 副主任医师

近期著名歌手李玟因抑郁症在家中轻生的消息震惊了许多人,她的离世也引发了人们对抑郁症的关注。很多人并不知晓,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群抑郁症的患病率更高,尤其自杀成功率更是所有人群中最高的。中科院一项大样本调查报告显示,老年抑郁患病率为39.86%,相当于每五个老人就有两个患有抑郁症。这个比例较年轻人群高出2~3倍,抑郁障碍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已经加速进入老龄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老年抑郁症更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课题。


一、什么是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指老年期(通常是大于或等于60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既包括老年期首次发作的抑郁症,也包括老年期前发病持续到老年期或老年期复发的抑郁症,还包括老年期各种继发性抑郁障碍。需要指出的是,抑郁和抑郁症概念不同。抑郁是心理或精神病学术语,为忧郁情绪、精力下降、感到绝望等一系列症状的总称。短期或轻微的抑郁没有长期影响,但持续或程度严重的抑郁达到符合医学诊断标准,就成为了抑郁症,必须进行治疗。因此,老年抑郁症的诊治,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精神科医生才能进行,过程涉及对疾病程度的把握,更需要全面评估老人性格基础、心理状态、躯体情况和生活经历等,建议到专业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老年抑郁症五大特征

1.以躯体不适为主  许多老年抑郁症患者仅表现为各种躯体症状,因而辗转于各个医院做了多种检查也没查出问题,最后来到精神心理科,一用药就好了。当然这个是比较好的结局,也有老年抑郁症患者情绪症状一直被忽视,直到发现老人有自杀企图或行为时才到精神科就诊。需要治疗以躯体不适为表现的老年抑郁症,其躯体症状多种多样,可有:疼痛综合征,如头痛、胸痛、背痛、腹痛及全身疼痛;胸部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消化系统症状,如厌食、腹胀、便秘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如面红、手抖、出汗、乏力等。总而言之,反复主诉躯体不适而查不出阳性体征的老人应考虑到隐匿性抑郁症的可能。

2.情绪压抑不开心  老年患者对忧伤的情绪往往不能很好表达,多用“没意思、心里难受”表示,也否认自己有低落和悲伤难受的情绪,但是却表现为活动减少,面部表情减少,家人反映“看不到笑容了”“以前很喜欢的事情现在都不做了”“以前经常喜欢画画、跳舞,现在叫他(她)去也不去了”“逢年过节的聚餐也不太愿意参加,更不要谈出去旅游、同学聚会了”。老年抑郁症这种闷闷不乐、兴趣索然的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3.常伴明显紧张焦虑情绪  老年抑郁症常伴有明显的焦虑症状,表现为焦虑恐惧,常常“杞人忧天”,终日担心自己和家庭将遭遇不幸、大祸临头,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遇到什么事情都往最坏的地方想,常伴心慌、心悸、血压增高等不适。有些患者焦虑到夜晚失眠,反复想以往不愉快的事情,责备自己做错了事、对不起亲人。轻者喋喋不休诉说其“悲惨境遇”,重者撕衣服、揪头发、满地翻滚、焦虑万分。

4.自杀倾向高  研究显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危险性比其他年龄组患者大,很多老人的自杀发生在伴有躯体疾病的情况下,且成功率高。有调查显示,自杀未遂与自杀成功之比在40岁以下是20:1,60岁以上则为4:1。导致自杀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孤独、罪恶感、疑病症状、激越和持续的失眠等。这一点也是最让医生和家属担心的。

5.抑郁性假性痴呆  约有80%的患者有记忆减退的主诉,觉得自己脑子变迟钝了,事情也不会做了,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学者称此种抑郁为抑郁性假性痴呆。需要指出的是:老年抑郁症,确有一部分患者(约1/3)随访数年后可能发展为老年认知障碍。正确的应对方式就是积极治疗抑郁症之后,密切随访认知功能的变化极为重要。一般而言,如果是单纯抑郁症,抑郁症状改善后认知功能随之改善。患者会愉快地告诉医生“我脑子又变聪明了”。当然还是建议抑郁症老人定期随访认知功能变化。


三、老年抑郁症病因复杂

老年抑郁症的病因尽管尚不明确,但各项研究显示,该病牵涉到老年期特有的生物、社会和心理等因素。

1.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逐渐退化,疾病增多,如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心脏病等,往往使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心情沮丧,从而产生抑郁情绪。有些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脑卒中,维生素B12缺乏等也会导致情绪的改变甚至引发抑郁症。老年人往往躯体疾病较多,会服用多种药物。某些药物副作用也会导致抑郁症。某些治疗高血压、帕金森病、激素调节类药物等也可能会引起情绪改变。

2.家庭社会因素  人到老年,生活环境会产生变化,包括退休后工作丧失,子女成家立业、离家而去,亲友离世,社交圈子变窄,人际互动减少等使老年人缺乏情感支持,都是引发老年抑郁症的危险因素。

此外,国外学者研究发现老年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女性,社会隔离,婚姻状况为丧偶、离异或分居,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未得到控制的疼痛,失眠,功能损害,认知损害等。


四、老年抑郁症如何预防?

老年人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减少抑郁症的发生。在这里介绍一些预防抑郁症的方法:

●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均衡的饮食,适量参与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这些都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积极的社交活动  与家人、朋友和社区保持联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避免孤独和孤立感。

●培养兴趣爱好  发展和保持自己感兴趣的爱好和活动,如读书、旅行、绘画等,这些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和心理满足感。

●学习应对压力的技巧  学会积极应对压力和困难,建立健康的应对机制,如放松训练、冥想和心理疏导等。

●寻求社会支持  与家人、朋友和社区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定期交流、分享和倾诉,获得情感支持和理解。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躯体疾病,预防因身体健康问题而导致的情绪低落。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老年人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了解潜在的副作用,避免药物导致的抑郁情绪。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老年人出现抑郁症状或情绪低落,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医生可以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治疗方案。


五、 老年抑郁可以治愈吗?

通过及时发现,积极治疗,很多老年抑郁症患者都可以被治愈。目前老年抑郁症有多种治疗方式,包括: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改善抑郁症方便快速的方式,不要害怕吃药。抗抑郁药的种类很多,它们主要是通过作用于体内的神经递质(五-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来改善抑郁情绪。这些药物都是处方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很多老人包括家属都会担心药物副作用,不敢吃药,有些老人看了说明书,更被其中密密麻麻的副作用吓到不敢用药。要知道,这些药物都是前期经过数年临床研究,而现在临床处方中的抗抑郁药更是经过数十年时间的考验,证实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心理治疗  老年患者常选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和问题解决治疗、家庭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疗效高于单用抗抑郁药物或单用心理治疗。

3.电抽搐治疗  对于有严重消极自杀企图的患者及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电抽搐治疗。电抽搐治疗又称电休克治疗,虽然听起来较为激烈,但实际上是一种见效快疗效好的治疗方法。它是一种小量的电流通过大脑诱发痉挛发作从而达到改善抑郁症状的方法。该治疗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且被证明安全有效,也是纳入医保的治疗项目。当然,电抽搐治疗有一些禁忌症,如颅内出血、颅脑损伤以及患有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等均不能进行电疗。

4.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是一种在脑的特定部位给予磁刺激的比较新的技术,也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总之,老年抑郁症是一种常见但被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它严重影响着许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们应该关注并帮助老年人,提供支持、理解和鼓励,以帮助他们战胜抑郁症。希望所有患抑郁症的老人能够尽快走出阴霾,重燃生活的信心,拥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乐观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