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也在与时俱进

2022-02-01    作者:王培明

  自古至今,在养生问题上,有两条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顺口溜。一句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请自己去。

  另一句是在我们上海地区特别流行的:六十小弟弟,七十不稀奇,八十多来西,九十一大批,百岁上千计。

  上一句是上古流传下来的,到了唐朝,诗圣杜甫写下了著名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认为人生七十岁就十分“稀”少了。七十三,八十四自然是两个难以逾越的坎。

  下一句说的是上海现阶段的情况,“七十不稀奇”是依据杜甫名句说的。上海现在七十岁的老年人比比皆是。八十、九十的老年人也与日俱增,甚至百岁老人也突破三千名了。

  从这两句顺口溜,我们可以得出三个结论。一是养生道路也是与时俱进的。古代七十三、八十四是两个很大的坎,常人难以跨越。而现在的华夏大地上,米寿(88岁)、白寿(99岁)的老年人也不是很少见。这就是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惠。现代社会不仅营养条件好,医疗条件好,而且老年人的养生理念也好 ,所以养生的效果显而易见。

  二是养生效果同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有句名言说:“国运兴,棋运兴”,我们完全可以借用过来,说:“国运兴,寿运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华夏大地的发展一日千里。国家强起来了,人民富起来了,不但营养条件好了,医疗条件也好了,再加上养生理念好,长寿老人理所当然与日俱增。

  反之,几百年前的封建社会,社会不稳定,战争频发,人民群众求生都困难,哪里还谈得上养生?所以古代长寿老人是凤毛麟角。

  三是客观条件这么好,我们理应尽力而为,向米寿、白寿、茶寿进军!为了接近甚至达到这些目标,必须从日常生活做起,从小事(吃饭,睡觉,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等)做起,同时还要重视医疗方面的事,例如每年的体检、三高方面的控制,等等。还有应该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老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