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忽起,天凉时节来一碗热汤最是惬意。长期以来大家认为汤既美味又有营养,靓汤可以养生也养颜。喝汤是我们餐桌一年四季不可缺少的,但是汤的营养价值到底在哪呢?其实大部分人并不了解,有时候因为喝汤的方式不对,还可能会引发健康问题。
只喝鸡汤不吃鸡肉,扔掉99%的营养
心灵鸡汤可以让你元气满满,浓浓的鸡汤却营养匮乏。事实上汤的成分中99%都是水,剩下的是少得可怜的氨基酸、无机盐和脂肪。相比之下,肉比汤更富有营养,肉中优质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更丰富。在熬制过程中这些蛋白质几乎不会溶解,如果只喝鸡汤扔了鸡肉,等于扔掉了1只鸡99%的营养价值。有一句古话叫做“你吃肉来我喝汤”,如果汤更有营养,那这便宜可真是占大了。
骨头虽含丰富钙,但喝骨头汤并不能补钙
骨折了,喝骨头汤促进愈合;骨质疏松,喝骨头汤硬化骨质……骨头汤能补钙?骨头中确实含有丰富的钙,却是以不溶于水的羟磷灰石结晶的形式存在的,用一公斤的骨头炖煮2小时,每百毫升的汤中也只有不到4毫克的钙,成人每日钙的推荐摄入量是800毫克,想靠喝汤来补钙,得先喝得下20升的汤(约等于40瓶大瓶矿泉水)。所以,喝骨头汤并不能起到补钙的作用。
过量食用荤汤,反而不利身体健康
在汤中还有三类物质值得注意,它们是嘌呤、脂肪和盐。海鲜、肉类在长时间的熬煮当中,大量的嘌呤溶在了汤中,如果长期大量喝这样的汤,容易导致尿酸过高,诱发痛风。肉里的脂肪也会溶解在汤里,特别是一些卖相很好的乳白色浓厚的汤底,其实就是满满的脂肪,如果无节制喝下去,越喝越胖。另外在熬汤时无法很好地控制盐量,无形中摄盐过多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总而言之,汤里的营养物质真的不多,不要再对它有什么补充营养的执念了。
此外,大家喜欢把汤放在正餐的最后,认为吃饱后喝汤有利于消化,俗语“原汤化原食”。但吃饱了再喝汤等于增加额外营养,易造成肥胖。比较科学的是餐前喝汤,更容易产生饱腹感,减少进食量。还有很多人都喜欢用汤泡饭,吃起来更加美味,也容易咀嚼。但汤泡饭没有经过充分咀嚼就被汤水带入肠胃中,唾液分泌得少,胃没有收到刺激信号,分泌的胃液也少,饭和汤水混在一起会稀释胃酸,影响消化吸收,时间长了会导致胃动力不足,引发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