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需要科学的运动“处方”

2021-08-17    作者:吴小龙


  当下,老年人运动健身的话题引起广泛关注。网上曾出现这样惊险的健身视频:一些老年健身者用布带固定下巴,悬空吊挂在公园大树上摇晃、摆动,认为这样可以治疗颈椎病等。

  这种野蛮运动方式之所以会让人轻信其健身效果,或许是因为原理上有些类似临床上的“颈椎牵引”。但是,吊着脖子锻炼,终究不属于“颈椎牵引”,其牵引力量则远大于临床治疗所需,会造成颈椎的椎体、关节机械性损伤,导致骨折、脱位,进而致使呼吸暂停,甚至瘫痪;也会压迫到颈部大血管,这种暴力刺激轻则引起头昏不舒服、重则会血管痉挛,或因血供停止导致脑梗塞;还由于颈部存在压力感受器,如果受到压迫,很有可能会心脏骤停,危及生命。老年人除了吊着脖子锻炼外,在公园里,人们还能经常看到很多老年人头悬双杠、快速倒走、大力撞击树。显然,这些“野蛮健身法”,轻则伤身重则害命,千万不可取。

  其实,很多老年人发生了关节退变,如果平时采用不恰当的锻炼方式或强度,不但不能健身,反而会加重骨关节的损伤:许多快走、慢跑的健身者出现了足底痛、足跟痛、膝关节痛;许多跳舞的健身者出现了膝关节痛、腰背痛;许多打羽毛球的人出现了肩痛、肘关节痛、手腕痛;就连使用社区内健身器械的人也可能出现关节不同程度的不适。这类不适或疼痛在就诊时往往被戴上“筋膜炎”“关节退变”“肩周炎”“网球肘”等这样那样的“帽子”,可能还会接受“止痛片”“封闭”“理疗”等五花八门的治疗,严重的可能还需要通过手术才能缓解。有统计显示,当前运动健身损伤发病率占20%—30%,并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因此,一 些非科学的运动健身方式,值得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从健身到健康,还需要一张科学合理运动“处方”。所谓运动处方,是由专业的医师和运动指导人员根据老人具体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处方的形式对其运动的种类、频次、强度、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指导,以帮助老人通过运动锻炼治疗疾病、改善健康水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与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联合运动康复门诊开诊,由医生和运动专家联合坐镇,就诊者在治疗运动伤害的同时,还能获得指导科学运动的实用“运动处方”。

  退休老人不仅要“保八争九(十)创百岁”,更要生活能自理,生命质量高。这就需要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的运动“处方”,在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