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 该不该急诊手术?

2025-07-17    作者:周尊强

  饱餐一顿后,右上腹突然剧痛,还发烧、恶心、呕吐……当心!这可能是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冲到医院急诊,外科医生建议:“最好尽快手术!”

  此刻患者一定疑惑:“必须马上手术吗?不能先消炎?急诊手术是不是风险大?” 别慌,本文将解析这个常见急症,并帮助作出最佳选择。

  一、结石堵路是元凶

  胆囊是储存胆汁的“小仓库”。胆汁由肝脏分泌,负责消化脂肪。当胆汁成分失衡(如胆固醇过多),就容易析出结晶,形成胆囊结石。平时结石可能相安无事,但一旦卡在胆囊出入口(胆囊颈管),就会堵塞胆汁流出通道,引发灾难性后果:

  胆汁淤积   胆汁排不出去,胆囊像被吹胀的气球,内压剧增。

  急性炎症   高压导致胆囊壁水肿、缺血,细菌乘虚而入,引发急性胆囊炎。

  剧烈症状   胆囊痉挛对抗梗阻+炎症刺激,导致右上腹持续绞痛/胀痛(常放射至右肩背),伴发热、恶心、呕吐。

  二、治疗抉择:保守治疗VS急诊/早期手术

  保守治疗(消炎+止痛+禁食)

  方法

  静脉输液(抗生素、消炎药、解痉止痛药)+ 禁食。

  优势

  部分早期轻症患者疼痛和炎症可能暂时缓解。

  劣势

  治标不治本: 结石仍在,随时可能再次卡顿引发急性发作。

  病情恶化风险:胆囊持续肿胀缺血,穿孔。感染性胆汁流入腹腔,引发致命弥漫性腹膜炎和脓毒症。

  生活质量下降:反复发作、长期担惊受怕。慢性炎症还增加胆囊癌变风险。

  增加后续手术难度: 反复炎症导致胆囊与周围脏器严重粘连,未来手术更困难。

  急诊/早期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金标准)

  方法

  通过腹部几个小孔(腹腔镜技术),微创切除整个病变胆囊及结石。

  核心优势

  根治性治疗:彻底移除“病灶”,永绝后患(结石不复发、胆囊炎不再发)。

  预防致命并发症:及时阻止坏疽、穿孔、严重腹膜炎的发生,显著降低生命危险。

  三、“黄金72小时”手术窗(≤72小时,强烈推荐)

  手术时机是决定成败的核心。发病后72小时内是胆囊切除术的“黄金时间窗”。

  黄金期手术更安全简单(关键)

  在发病早期(尤其72小时内),胆囊及周围组织水肿轻、粘连少,解剖结构清晰。此时行腹腔镜手术操作容易、出血少、时间短、并发症风险最低、恢复最快(通常术后1—3天出院)。

  错过黄金期(>7—10天)替代方案

  强化抗感染治疗

  胆囊穿刺引流(PTGBD)  超声/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脓液,快速减压控感染(救命/过渡措施)。

  延期手术  待炎症消退(6—12周后)再行胆囊切除。但等待期间仍有急性发作、胆管炎、胰腺炎等风险,且手术难度仍高于早期。

  四、几点建议

  腹痛即就医,刻不容缓  典型右上腹剧痛(尤其餐后/夜间)+ 发热/恶心/呕吐,立即急诊。勿自服止痛药掩盖病情。

  信任专业评估  要相信医生通过查体、验血、超声/CT等,综合判断病情轻重及手术指征。

  抓住“黄金72小时”  果断在发病72小时内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是最安全有效、风险最小、获益最大的方案。

  错过早期,务必择期手术

  保守治疗非长久计,根除病灶是正道。

  五、 防患于未然:科学预防胆囊结石

  管住嘴

  限脂肪  少吃油炸、肥肉、动物内脏、奶油。宜选瘦肉、鱼虾、去皮禽肉。

  增纤维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助降胆固醇、促排便。

  规律三餐  尤其吃好早餐。空腹过长易致胆汁浓缩淤积生石。

  多喝水  稀释胆汁,每日1000~1500ml。

  控糖  限制甜食、含糖饮料,高糖饮食不利胆固醇代谢。

  稳住体重

  减肥防胖  肥胖(尤其腰围粗)是主要风险。通过饮食运动将BMI控制在18.5~23.9。

  避免速瘦  极低热量饮食或手术速减(>1.5kg/周),大幅增加结石风险。

  迈开腿

  坚持规律有氧运动(快走、游泳、骑车等)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维持代谢健康。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周五上午特需门诊,周一、周六下午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