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持续高温,对老年人来说是一场严峻考验。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心肺功能和汗腺功能逐渐退化,对高温的耐受能力显著下降,即便待在室内也可能面临中暑危险。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每年夏季约21%的中暑患者发生在室内,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高达57%,所以说老年人是室内中暑高危人群。
许多老年人因长期习惯节俭,即便室内温度超过35℃,也不舍得开空调,仅依靠老旧的风扇勉强降温,更有甚者,因惧怕室外热浪涌入,整日紧闭门窗,让室内变成闷热的 “蒸笼”。某社区82岁的陈奶奶就曾因担心高温空气进入,持续关窗开电扇解暑,最终因重度中暑陷入昏迷,虽经全力抢救脱离生命危险,却给健康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伤害。
科学使用空调能有效防暑,空调温度宜设定在26℃~28℃,使室内外温差≤5℃。对于有颈肩腰腿痛困扰的老人,可在空调房内穿戴护膝、披外套,避免关节直接正对风口。同时,定期开窗通风,避免空调房内空气不流通。
夏季老年人需注意补水,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水。还可适度进食水果以补充身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帮助消暑解渴,但需注意避免过量食用、过度贪凉。糖尿病老人在夏季也可适度进食水果,选择低升糖指数水果,如草莓、蓝莓、苹果,每次少量食用,避免餐后立即吃水果,最好在两餐之间吃,并注意监测血糖。此外,还可以用荷叶、陈皮代茶饮,共助清热解暑。
另外,受到气温变化影响,夏季血压易“先低后高”。高温时血管扩张,部分老年人血压可能降低,而冷热交替会使血管突然收缩,导致血压骤升,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故而要避免环境温差过大,从高温室外进入室内时先在阴凉处停留,擦干汗液再开空调;离开空调房前,提前关闭空调,开窗通风,让身体适应外界温度。夏季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幅度比其他季节高,尤其是老年人,而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导致餐后2小时血糖超标的风险增加,且血糖还易受人体基础代谢率、饮食、运动等因素影响而出现较大波动,因此更需要做好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自我监测。
若发现老年人在室内有中暑先兆,如头晕、多汗、乏力,应立即将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领、腰带,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帮助散热,同时让其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体温超过38℃,或出现意识模糊、呼吸急促、持续恶心呕吐等症状,需立即拨打120送医治疗。
夏季高温对老年人的健康威胁不容忽视,通过室内外科学防暑,一定能安全、舒适地度过炎炎夏日。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老年医学科,周五下午老年筋骨病专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