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阿姨来验血,回执单上报告时间写了4个工作日,结果她1个工作日拿到了报告。随后阿姨跑来窗口质疑报告的可信度……这里我们就来解释一下其中的缘由。
回执单上的报告时间究竟怎么来的?
患者所看到的报告时间在我们检验业内,有个专业术语叫检测结果周转时间,是指从实验室接收标本到报告结果的时间。这其中到底涉及多少环节,给大家盘一盘:标本采集-运输-标本接收与前处理(最常见的操作如离心)-各亚专业组接收到标本-标本处理-检测-报告审核-取到报告。除了这些必要环节,报告时间同时还要兼顾样本类型、检验项目类型、检测方法、检测周期、实验室工作量等诸多因素综合得出。
若没有遇到特殊情况,在这个报告时间内取到报告,时间或短或长都是正常现象。
为什么有些报告时间较长?
1.样本检验项目数:为了减轻患者采血负担,检验科对部分检验项目设计了并管,有时一件标本需要流转到同一专业组的不同检验人员,甚至多个亚专业组、不同院区进行检测。
2.检验项目复杂度:某些项目如基因测序、质谱分析、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检测等因其繁复的操作流程,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完成。还有些项目可能涉及到培养等步骤,也会导致检验时间较长。
3.实验室工作量:如果实验室的工作量大,可能会影响检验速度;而一些“冷门”的检验项目,由于日常标本量较少,则会设立固定的检测周期。
超过报告时间,还未取到报告又是为何?导致这种情况的因素挺多。最常见的是标本复查,比如在审核报告时,发现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有出入;结果过高或过低,超出仪器检测线性范围;脂血标本或因某些药物的使用对检测产生干扰,需要对标本进行处理后重新检测……一来二去,报告出具时间就会久一些。
那患者此时该怎么做呢?一个字,问!以我们科为例,每个分院抽血中心大多设有专门的咨询窗口。取不到报告,赶紧来窗口问一问,或者电话转接检验科咨询窗口,相关工作人员会帮助查询或转至专业组进行解答。
准确又快速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于临床医生和患者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保证标本的检测结果周转时间是我们的职责,更是衡量检验科工作效率和提升患者、临床满意度的关键指标。(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郑冰系副主任技师,赵倩系主管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