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有各类“专业人士”聚众,口若悬河地宣讲“养生”“保健”“却病”,引来老年人团团围坐,“人气旺旺”之中,兜售“营养保健品”。坊间称这群老年人是“坐板凳”“听忽悠”“掏腰包”,屡屡上当,却“执迷不悟”。
那么,这些老人对“坐板凳”何以“乐此不彼”呢?几位老人这样说——
“心里寂寞”说。张婆婆是“坐板凳”的“谜角儿”。只要有这样的活动,她都会迅速处理完家务,直奔现场,占位“坐凳”。她说:“女儿女婿上班,外孙女上学,家里只听挂钟‘嘀嗒嘀嗒’地数数,寂寞得很,坐板凳的都是老人,解解冷清!”不过,就在这种“解闷”中,她花费上万元买了保健品。类似她这样“解闷”的还有张婶、李嫂、王大娘……
温馨提示:工作多、事业忙,覅对老者“忽略不计”。要多陪伴、多说话、多沟通,莫使老人心生空寂感。
“言之有理”说。有的老人经不起导购员“精彩劝解”,不知不觉陷入“洗脑迷宫”。章伯那次偶尔经过“保健宣讲”场,驻足听了一会,觉得“专家”讲胃反酸的情形,和自己的症状一模一样。于是搬过小凳坐听,鬼使神差地掏800元,买了专治胃病的“灵丹妙药”。他孩子看了看全是“三无产品”,不让其再去,他回答:“人家‘言之有理’,于我也是‘对症下药’。”儿子劝说:“您老被忽悠了,别上瘾哦!”
温馨提示:家人要多关心老人身心健康,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康养知识。
“价廉物美”说。貌似同样的物件,大商场里价格贵,而忽悠老年人的所谓“团购价”往往只是几折。这是引诱老人吃“迷魂药”的“价廉物美”戏。沈家老太,是街坊里节俭出了名的。每次,她都会在场子里选买些便宜货。儿女们看着她小居室里日渐积累的“便宜货”,一而再再而三地奉劝老人不要买过时、淘汰的垃圾商品了!可她就是不舍得错过“价廉物美”的“便宜”,仍旧乐此不彼。
温馨提示:子女在传承节俭家风的同时,也要引导老人学习适应新时代新生活,帮助他们走出“保守守旧”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