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血肌酐和尿素升高

2025-01-02    作者:周晨辰,薛 澄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常常会担心自己的肾脏健康。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偶尔感到疲劳、浮肿或尿量变化而怀疑自己有肾脏问题。当去医院做检查时,医生通常会建议做一些常规的肾功能检测,包括血肌酐和尿素等。那么,当这些指标升高时,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血肌酐:肾脏的“监测器”

  血肌酐(Scr)是反映肾脏功能的一项常见指标。肌酐是我们身体肌肉自然代谢的产物,肌肉中的一种物质——肌酸,经过代谢后转变为肌酐,进入血液,然后通过肾脏过滤,最终随尿液排出。当肾脏出现问题,特别是肾小球功能受损时,肾脏不能有效地排除血液中的肌酐,导致它在血液中积聚,血肌酐就会升高。

  对于老年人来说,血肌酐升高可能是肾脏功能下降的信号。如果检查结果显示血肌酐超过了正常范围(通常男性在53~106μmol/L,女性在44~97μmol/L),就可能意味着肾脏的滤过功能变差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肌肉比较发达的老年人(例如常做运动的人)血肌酐可能会自然升高,这时并不意味着肾脏出问题。

  尿素:另一项重要指标

  除了血肌酐,尿素也是反映肾脏健康的常见指标。尿素是身体代谢蛋白质后产生的废物,正常情况下,它会通过肾脏滤过并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当肾脏的滤过能力下降时,尿素就会在血液中积累,导致尿素升高。

  许多医院检测的是尿素,而有些医院则是检测尿素氮(BUN)。这两者的检测方法不同,但最终结果是相似的。尿素的水平可以反映肾脏是否正常工作。一般来说,尿素的正常范围大约是2.86~8.82mmol/L。如果尿素超出了这个范围,可能是肾脏功能受损的信号。

  然而,尿素的升高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如果摄入大量肉类,或者发生了感染、消化道出血等情况,尿素水平也可能暂时升高。所以,当看到尿素升高时,需要综合考虑自己的饮食和健康状况。

  早期肾功能下降不一定表现明显

  肾脏的代偿能力非常强,初期的肾功能减退往往不会立刻反映在血肌酐和尿素这两个指标上。在肾脏问题刚刚出现时,这些指标可能仍然保持在正常范围,只有在肾小球滤过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后,血肌酐和尿素才会开始升高。因此,定期检查肾功能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高龄人群来说,早期发现问题有助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急性与慢性肾损伤的区别

  我们也许听过“急性肾衰竭”和“慢性肾衰竭”这两个词。当我们发现血肌酐和尿素升高时,医生可能会进一步确认是急性还是慢性肾功能受损。急性肾衰竭是由某些突发的健康问题引起的,通常在得到治疗或恢复后,肾功能可以恢复,血肌酐和尿素也会降回正常。而慢性肾衰竭则是长期肾脏功能逐渐下降的过程,血肌酐和尿素通常会持续升高,且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

  总之,了解血肌酐和尿素的意义对老年人非常重要,它们能帮助监测肾脏健康并早期发现问题。但单纯的升高不一定意味着严重肾脏疾病,饮食和运动等因素也可能影响结果。因此,老年人应定期检查,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做出判断,确保及时治疗,保持肾脏健康,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

  (作者周晨辰系杨浦第三离职干部休养所门诊部主治医师,薛澄系上海长征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周五下午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