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补不如食补”,不管你吃了多少保健品,都没有食品中的营养对身体有益。补药众多,但一个“药”字奠定了其内涵,即“是药三分毒”,再好的补药除了精华皆有糟粕,再贵的补药吃多了也有副作用。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不必迷信“药补”,要讲究“食补”。在物质丰盈时代,各种食物都包含了它本身的营养成分,只要不偏食,就能达到营养均衡,因为“杂吃就是营养”。自然界所有食物皆由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膳食纤维、水等元素组成,它们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功能不是很强,但可以在减少食量的同时,不减少品种,保持食材的多元性。我每天早餐是鸡蛋、小碗麦片粥加两片面包,有时是鸡蛋、豆浆加一个菜包,佐菜是拌黄瓜、酱大蒜、嫩姜或海蜇、肉松;午餐是蔬菜、肉类、菌菇汤加小碗米饭;下午少量水果、一把坚果;晚餐是绿叶菜、海带(或紫菜)、肉丝煮面条……至今虽年逾古稀但仍然耳聪目明、鬓黑发乌。
当然,除了坚持食补,还离不开另一个“十补”。
1.天补:就是要多出门晒太阳,多呼吸新鲜空气。2.地补:去山野农田、海边接触大自然,闻鸟语花香,看日落日出。3.人补:多跟自己喜欢,能带来快乐、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保持心情愉悦。4.静补:和自己独处,听内心声音,冥想静坐放松身心。5.书补:在无声的文字里滋润灵魂,感受生命的力量。6.善补:多做善事、好事,肯帮助人,乐于奉献。7.动补:自己喜欢的运动,适度、开心就好。8.心补:保持良好心态,万事看淡看透。9.知补:学不厌老,养心健脑无所欲,增强认知,保持好奇心。10.笑补:相由心生,爱笑的人慈眉善目,不怒不怨,得失随缘,一笑了之。
“十补”不一定都能做到,但一定要尽力去做。天天都做到了,不但有生命的长度,还增加了生命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