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治疗突破晚期肺癌治疗瓶颈

2024-12-05    作者:沈江姬

  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堪称“癌症头号杀手”。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大类。在这之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85%,然而约75%的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较低,只有28.7%。

  近年来,伴随着创新药物的相继问世,以及临床治疗方案组合的不断丰富,我国肺癌诊疗水平逐年提高,已形成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在内的规范化诊疗体系,为患者带来更长生存的可能。其中靶向治疗的出现与发展代表肺癌正式步入精准诊疗时代,目前已知EGFR突变、ALK、ROS1、RET融合以及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都是NSCLC重要的驱动基因变异。此外,对于无驱动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免疫疗法被视为重要的治疗选项。

  在我国,EGFR突变在NSCLC中约占39%~57.7%。对于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来说,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俗称脑转移,是其最常出现的远处转移,发生率约为44%~63%,如不及时干预,自然生存期较短,且会出现严重的生活质量下降。但对于预后较差的如伴EGFR突变随脑转移、外显子21(L858R)置换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既往EGFR-TKI单药治疗或其他传统疗法有一定局限,临床上亟需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以突破疗效边界。

  随着联合治疗的研究,这些预后较差或病情较重的晚期肺癌患者迎来了新希望。比如靶向药物联合化疗可通过增强对不同耐药细胞群的细胞杀伤能力来提高协同作用,克服肿瘤细胞的异质性,改善患者预后;免疫联合放化疗可通过不同的途径调节免疫反应,发挥协同抗肿瘤的活性,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率。

  从本轮医保目录的调整中便可以看到,在肺癌领域有诸多新药物和新适应证被纳入。以靶向治疗为例,瑞普替尼胶囊首次通过医保谈判纳入医保目录,用于治疗ROS1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三代EGFR-TKI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则新增了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药物用于具有EGFR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适应证等;免疫治疗领域里,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新增了联合依托泊苷和铂类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适应证等。本轮调整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肺癌治疗方式可覆盖肺癌的全周期和分型,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可及的创新治疗选择,并进一步提升临床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