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个长寿家族。家里有一本“餐煮餐吃”经,连续传了好几代人。意思是,任何进口的食品,尽量做到当场吃完,不留到第二餐。
我的童年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那时候没有冰箱,保鲜条件远不及现在。由于家境贫寒,不少家庭吃剩的饭菜总是留着,发霉的食物总是淘洗之后继续食用。母亲则不一样,她教育我们说:新鲜食物的口感更好,每天从菜地、菜场到厨桌两点一线,每餐做到光盘,保证活得健康。就这样,“餐煮餐吃”的习惯,我从小坚持到大,极少生过大病。
衣食渐丰的今天,保鲜条件大大改善,加之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到了孙辈这一代,开始变得疏于动手,喜欢点外卖,吃隔夜菜、速食、冷冻食品,表面看,这类食物大大节约了做饭时间,提高了效率,实际上它们在不断蚕食人们的健康。以往各种流行性疾病暴发,孙辈们很容易感染,反观我跟老伴,即使偶有感染,却症状轻,好得也快。到这个时候,我现身说法,给他们灌输“餐煮餐吃”的道理,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儿子的带领下,孙辈们开始注重新鲜食材,将此作为健康生活的起点。
大部分时间,我坚持住在乡下,打理一处菜园。自从通了村级公路,儿女们开车回家,也就半个小时车程。一年四季的大白菜、小白菜、豆角、丝瓜、黄瓜、冬瓜、西红柿、南瓜、红薯不断。每隔两日到园里采撷,同时,我种菜从不施农药,这些鲜果蔬菜中的维生素C和B,有着明显的美颜和增进记忆效果。
除了种菜,我还习惯逛菜场,不管是乡下还是城里,菜篮子品种非常丰富。天长日久,我知道哪家菜场的肉新鲜,哪种骨头煲出汤更鲜美。因而我煲出的汤,清香满屋,连邻居也闻得到,食之胃口大开。我和老伴极少便秘,属于无痔一族。
我粗算过,每天泡菜园及菜场有两个小时左右,单是步行,距离就达到了两公里多。既有“餐煮餐吃”的饮食习惯,同时又保持了日行万步的健身模式。可以这样说,“餐煮餐吃”的习惯,让我活出了健康,活出了生命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