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被称为“最沉默的器官”,也较为“脆弱”。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易对肝脏带来伤害,引发相关疾病。事实上,肝炎到肝癌只需要三步,即肝炎-肝硬化-肝癌,倘若治疗不及时或者管理不善,肝炎也很容易被“拖”成肝癌。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本市举行了以“早筛早诊,‘肝’爱健康”为主题的绿丝带——肝癌启航全程管理计划科普活动,面向社区居民普及肝脏健康和肝癌防治知识,深入推进肝癌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指出:“我国肝癌发病率持续上升,每年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占全球近50%,其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早筛早诊是肝癌的关键防线,往往能提前半年到一年半作出预警,及早发现可根治或者治愈肝癌,有效降低肝癌所带来的疾病负担。”
我国是肝癌大国,2022年肝癌新发患者为36.77万例,居所有恶性肿瘤第4位,死亡人数31.65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常务副院长、肝外科主任周俭介绍:就上海地区来看,肝癌的发病率位列前十,死亡率排名第4。其中主要原因在于肝癌的起病隐匿,加之人们对定期筛查的重视不够,早期诊断率低,70%~80%患者确诊时已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5年生存率仅为12.1%。
筛查和早诊早治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提升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度饮酒、肝脂肪变性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肝病、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暴露、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大于40 岁的男性。肝癌高危人群应至少每隔6个月通过甲胎蛋白检查、肝脏超声检查进行1次筛查。
我国肝癌筛查工作最早从2006年开始,然而相比其他筛查更为成熟的癌种,人群覆盖率相对较低,仍处于探索中。医联体的高效联动,可打造肝癌早筛早诊“高速路”。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是增强大众对肝癌早筛早诊的关注度,提高肝癌筛查率的重要一环。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唐兢说,社区作为肝癌高危人群筛查的前沿阵地,通过开展科普活动,可以提升居民对肝癌筛查重要性的认知,还可为居民提供就近的筛查服务,与上级医院建立绿色转诊通道,实现早期诊断与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