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压不高,为什么也是青光眼?

2024-03-12    作者:刘婷婷

  “医生,我的眼压是正常的,为什么也是青光眼呢?”

  “医生,用药后我的眼压已经降到正常了,您为什么还要让我再降眼压呢?”

  临床上,青光眼专病医生常常会遇到患者提出各种关于眼压和青光眼的疑问,这些问题常常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目标眼压”两个概念相关。

  什么是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这里首先要提到青光眼的定义——青光眼是由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性丢失引起特征性视野缺损和视神经萎缩的一组视神经病变。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通常与眼压升高相关,但是眼压升高并不是诊断青光眼的必要条件。眼压指的是眼球内的压力,是眼球内容物对眼球壁施加的压力。正常人群的眼压范围为10~21毫米汞柱。有一部分患者,尽管眼压测量值是正常的,但是眼底视神经相关的结构与功能经检查都存在符合青光眼特征的病变,在排除其他继发因素之后,仍然可以诊断为青光眼。这部分患者有时需要进行动态眼压的监测以帮助诊断,通常24小时眼压波动大于8毫米汞柱被认为是一种病理性波动。如果一天之内眼压的波动值超出正常范围,也可能导致青光眼。还有一部分患者尽管眼压波动值在正常范围内,但是结合视神经的病变特征以及密切随访的对比,也会被诊断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如何才能明确是否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由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属于排除性诊断,需要排除各类可能继发视神经病变的疾病后方可确诊,因此确诊前通常需要完成较为全面的检查,如压平眼压测量、角膜厚度测量、房角镜检查、眼底照相、视网膜厚度分析、视野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等检查。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确诊需要明确:一是视神经病变是否属于青光眼性损伤,二是眼压是否真的在正常范围。常见的非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包括先天性视盘发育异常、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压迫性视神经病变以及中毒性或营养性视神经病变等。而对于眼压的鉴别则包括是否由于角膜厚度偏低导致测得眼压比实际的偏低;是否有眼压间歇性升高的情况,如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间歇性房角关闭;眼压是否曾经异常升高后缓解,如激素相关、外伤相关、葡萄膜炎等。经过详细问诊、检查后,排除相关继发因素后眼压正常的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可诊断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眼压不高的青光眼,治疗为什么还是降眼压?

  尽管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眼压在正常范围,眼压仍然是正常眼压性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贡献因素。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通常眼压在正常范围的高限一侧,有研究提示双眼进展不对称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通常眼压也有双眼差异,提示眼压是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因此,降眼压治疗仍然是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主要治疗手段。

  什么是目标眼压?

  青光眼的降眼压治疗具体需要降到多少也是很多患者关心的问题,医生通常会为每个青光眼患者设定目标眼压作为降眼压治疗的目标值。目标眼压是指与治疗目的相匹配的眼压范围的上限,该眼压范围能够将病变发展速度降至最低,并在患者预期寿命内维持与视觉相关的生活质量。目标眼压的设定需要进行个体化设定,如果患者双眼病情分级不同,则可能目标眼压数值也会有所差异。

  对于新确诊的青光眼患者,目标眼压由疾病严重程度和基线眼压决定,疾病越严重,则目标眼压降压的幅度和数值越高。除了疾病分期和基线眼压外,目标眼压的设定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预期寿命、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因素、患者的视觉要求、治疗的不良反应和风险等。已经确诊青光眼的患者,目标眼压还需要根据随访中青光眼的进展速度进行动态调整。进展较快的患眼,目标眼压应设定更低。

  今年3月10日至16日是第十七个世界青光眼周,主题是:共管慢病青光眼,留得光明恒久远。青光眼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随访和监测。青光眼医生为患者设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与随访计划,此外也需要患者具有良好的依从性,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做好疾病的自我管理。维护视觉健康需要医患共同努力。

  (作者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