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甲状腺癌的治疗有何不同

2024-02-29    作者:沈建康 沈东杰 费 健

  在中国,成人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已经超过20%,其中8%~16%为恶性肿瘤。老年人在患病群体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并且≥65岁老年人甲状腺癌具有以下特点:男性比例增高,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良好,被戏称为“懒癌”)的比例降低,其他类型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等)的比例升高,肿瘤进展程度更甚,腺体外侵犯比例更高,IV期比例更高。

  一、老年患者治疗的特殊性

  手术治疗是甲状腺癌治疗的首选方式,但是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在应对手术治疗时存在诸多的不同:

  1.手术耐受性不同:甲状腺手术要求实施全身麻醉,这对于许多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存在巨大的风险,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2.手术并发症的影响:老年人的基础疾病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高血压、咳嗽容易导致术后出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容易导致切口愈合慢、切口感染等,都将影响老年人术后的正常恢复。

  3.术后服药的不良反应:甲状腺癌术后需要进行甲状腺素的抑制治疗,长期服用甲状腺素,将大大增加老年人心律失常、骨质疏松的风险。

  二、几种治疗方式的选择

  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依然是老年人甲状腺癌治疗的首选方式,但是需要对患者合并疾病及生存预期进行个体化评估,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及手术范围。由于老年分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DTC)患者术后复发、远处转移和术后并发症风险均显著增加,因此,对大部分老年DTC患者施以全甲状腺切除是一个较为合理的选择。对于复发风险低的DTC,可以考虑缩小手术范围,腺叶切除较全甲状腺切除风险更小,又能达到相同的预后。

  2.主动随访:有多项研究显示,老年人DTC,特别是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发展极其缓慢,经过长达10多年的随访,疾病进展的比例也相当低,因此,大部分患者完全可以不用手术治疗。即使疾病进展的少数病人,也没有出现严重的转移,推迟进行的手术治疗依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老年人肿瘤发展慢,风险低于普通成年人,在发现低危DTC,不愿接受手术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主动随访。考虑到DTC患者预后偏差,积极观察的同时,应注意排除肿瘤本身高危特征如甲状腺癌家族史、淋巴结转移、腺体外侵犯、病理学高危亚型等,并注重与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沟通;启动积极观察后,初始观察周期为3—6个月,之后根据病情决定随访周期。一旦出现病情进展,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转为手术治疗。

  3.消融治疗: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对结节细胞进行原位灭活,使病灶发生凝固坏死,坏死组织被机体吸收,从而达到原位根除或损毁结节的目的。热消融包括微波消融、激光消融和射频消融等,对于那些不能耐受手术,或者知道手术切除是治疗PTMC的首选治疗手段依然拒绝手术且不同意主动随访监测的患者,热消融是一种潜在的微创治疗选择。消融可以尽可能地保留甲状腺功能,又达到对肿瘤组织的破坏,术后不需要过度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减少了老年人心律失常、骨质疏松的风险。

  三、术后促甲状腺素(TSH)抑制治疗

  1.TSH抑制目标:应根据老年人的心功能及骨骼健康状况,对于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骨质疏松的患者,TSH抑制治疗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高,依据双风险(复发风险及副作用风险)评估系统,可适当放宽TSH抑制目标为0.5~2.0微单位/升,并根据副作用风险持续调整。

  2.心血管疾病风险:如无心脏病及其倾向,优甲乐初始剂量为50微克/天,如患者有冠心病或其他高危因素,初始计量为12.5~25微克/天,增量更缓,调整周期更长。心律失常患者可选择性应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预防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3.骨质疏松风险:老年女性患者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增加,长期服用甲状腺素时应补充钙剂,确保钙摄入1000毫克/天,维生素D 400~800单位/天。

  总之,甲状腺癌是一种死亡率低、生存期长的特殊癌症,尤其对于老年患者群体,其治疗也有其特殊性,需要专科医生进行个体化评估,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

  (沈建康,主治医师、硕士,沈东杰,主任医师、硕士、硕导,单位均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普外科;费健,主任医师、博士、硕导,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周一、六上午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