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肉跳(肌肉跳动)了,这是不是就是渐冻症早期症状?难道我跟霍金一样,得了渐冻症?”
肌肉出现不能控制的颤动,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肉跳”,其实是一群肌肉细胞不规则、不随意的收缩所引起的,在医学上称为肌束颤动(束颤)。肉跳可以仅发生在局部一小群肌肉,如眼皮跳动,也可以是较广泛的,如面部、肢体、躯干肌肉跳动。
根据“肉跳”对身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多数“肉跳”为生理性束颤,即良性的,可以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其中以面部和四肢肌肉较多见。
生理性束颤可见于:
(1)情绪紧张、疲劳以及压力大、焦虑
一般不需要特殊药物治疗,自我调节情绪、休息。失眠者可以适当使用抗焦虑药物。
(2)喝大量咖啡或浓茶
调整时间(尽量在早晨喝),并调整浓度。
(3)运动时、运动后
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4)甲状腺功能亢进
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肉跳”症状可减轻和缓解。
(5)药物性因素
如使用利尿剂,皮质激素、雌激素等。
病理性束颤可见于:
(1)颈椎病、腰椎病
可以通过颈椎或腰椎核磁共振检查(MRI)来明确是否存在颈椎病、腰椎病。
(2)“渐冻症”
需要神经科医生进行详细病史询问、全面体格检查、完善各类检查以及影像学等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才能诊断为“渐冻症”。
下面就重点说说“渐冻症”
近年来,物理学家霍金、科学家彼得·斯科特·摩根、抗疫英雄张定宇、京东原副总裁蔡磊等有影响力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经历引发关注,也使这一神经系统的疾病逐渐进入百姓视野。
在人的脊髓和大脑中,控制和调节人体随意运动的叫做运动神经元。当它们出现“变性”“坏死”等问题,就会导致运动乏力、肌肉萎缩,甚至言语含糊、吞咽困难以及呼吸困难,直至死亡,因此而得名“渐冻症”,就是运动神经元疾病。该病致残率为100%,被称为世界五大绝症之一,属于罕见病。
对于不同的患者,首发症状可以有多种表现。多数患者以不对称的局部肢体无力起病,如走路发僵、拖步、易跌倒,手指活动(如持筷、开门、系扣)不灵活等。也可以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言语含糊、构音障碍等球部症状起病。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出现肌肉萎缩、“肉跳”感(即束颤)、肢体肌肉无力,逐渐扩展至全身其他肌肉。进入病程后期,除眼球活动外,全身运动系统均可受累,累及呼吸肌,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
对于不单纯的“肉跳”,须提高警惕。关注“肉跳”的部位、持续时间,以及它的发生是否与运动、体重变化有关;是否存在肌肉萎缩、无力、感觉异常等情况。当发现“肉跳”时间长、部位固定、并发无力、肌肉萎缩、肢体僵硬和(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当及时至神经内科门诊就诊,专科专病医生会根据病情,查体等辅助检查做出相应的判断。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总院:每周四下午神经免疫肌肉病专病门诊;嘉定分院:每周三下午发作性疾病专病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