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已是可治可控的慢病

2024-01-11    作者:魏 川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疾病,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引起,其特征是肌肉无力的反复发生和容易疲劳。据估计,我国约有17万重症肌无力患者。早在2018年,该病已被纳入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重症肌无力病程长,可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眼球运动、吞咽、言语、肢体活动和呼吸功能,严重损害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个体化差异较大,病程进展不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晟表示:“重症肌无力导致明显的肌无力,‘重症’名副其实,有的还会四肢瘫痪,甚至需要上呼吸机,若干年前的死亡率还是蛮高的。”

  “双达标”是重症肌无力的理想治疗目标,即达到疾病症状和治疗副作用均最小化。陈晟介绍,传统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如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以及胸腺切除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要实现“双达标”的治疗目标,仍很困难,这也是当前重症肌无力的治疗难点。不少患者为了达到微小状态,往往需要面对传统药物治疗带来的种种问题,包括对血糖等代谢的影响、肝肾毒性、骨髓抑制、感染及远期肿瘤风险等。

  新型的靶向治疗就不同了,其原理是针对重症肌无力关键的致病机制和环节,应用靶向药物产生精确有效的作用,从而带来临床症状的迅速缓解。作为近30年来我国重症肌无力治疗领域的突破性创新药物,艾加莫德是全球首个且国内目前唯一上市的FcRn拮抗剂,作用机制独特,用于治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的成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有望为患者实现疾病缓解和症状控制,并达到“双达标”理想治疗状态。由此,重症肌无力诊疗步入循证治疗和生物靶向治疗时代。

  陈晟表示:“今年1月1日起执行的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纳入15种罕见病用药,创历年新高。艾加莫德从获批上市到纳入医保,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55岁的许先生(化名)得重症肌无力已经有大半年时间了,全身无力,像走路、上下楼、手提重物都非常费力,后来右眼视物也受到影响,正常生活变得很困难。去年12月26日第一次在瑞金医院接受了靶向治疗,今年1月2日、9日又进行了两次治疗。他说:“治疗后,右眼睑下垂、乏力感等明显好转。而且今年能医保报销了,切切实实减轻了经济负担,新药也长期用得起。”

  “现在重症肌无力诊断不难,做个血液检测即可,治疗上也已经成为一种可治以及一般情况下可控的慢病,但仍不能根治。” 陈晟强调,患者对该病的危害性、严重性认识仍不足,有些出现眼睑下垂等症状没有引起重视,拖到有了肌无力危象才来就诊。对已在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控制症状、长期随访非常重要,不要用药有效了就不再随访,这样容易造成疾病反复发作。由于疾病的异质性非常强,管理难度大,医生会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同时也希望得到患者的理解、配合,医患联手来面对疾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