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很多人愁眉苦眼地拿着CT或MRI检查结果来门诊,说得了腰突症,我看检查报告确实写有“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但通过对其问诊症状和检查体征,发现有多半其实并不能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因为腰突症是临床诊断的一种病症,而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显示的“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仅仅是一种影像学表现。
每个人的脊柱随着年龄或不良生活工作习惯,多少都会发生退变。年龄越大,退变的程度越高,大部分情况下这属于正常的老化现象。只有少部分人会因为脊柱退变而引发腰腿痛,从而患上腰突症。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做腰椎CT或者MRI,多数都会在图像中看到腰椎间盘突出的表现。但是,他很可能完全没有任何不适,每天健康地生活着。这,就不能算得了腰突症。
诊断腰突症不仅是CT、MRI报告,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症状包括腰痛,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和下肢放射痛,表现为坐骨神经痛,严重者甚至出现马尾神经症状。体征包括一般体征和特殊体征:一般体征如腰椎侧凸,腰部活动范围受限制,腰部压痛、叩痛及骶棘肌痉挛压痛等。特殊体征包括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可能出现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其他体征还包括躯体的感觉减退、麻木、刺痛和肌力改变等。医生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再结合影像学检查,三者吻合才能明确诊断腰突症。如果临床症状体征明显,但影像学检查没有发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等异常,那么给出腰突症的诊断也是很有可能的,毕竟影像学检查并非100%准确(通常来说,CT能达到80%准确率,MRI可达到95%准确率); 如果单纯影像学发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退变异常,而没有对应的腰腿痛症状和体征,则不能诊断为腰突症。
当然,因为有了明显的退变,我们也必须高度重视,需要注意腰椎的保养,否则也很有可能最终发展成真正的腰突症。
(作者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西院区周五上午,梅陇院区周一、周二上午专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