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寒意渐浓,炎症免疫性皮肤病的发病率也逐步升高,最为常见的便是银屑病(俗称牛皮癣)和特应性皮炎(俗称湿疹)。
银屑病
已有研究发现,银屑病发病率高低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在平均气温高、相对湿度大、年降水量多的环境中,发病率则相对较低。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银屑病患者呈现冬天加重、夏天减轻的趋势。不过也有少数患者好发于其他季节,或一年四季皮损改变程度差别不大。
国际权威期刊《JAAD》在2019年更新的指南中提出,光疗可作为银屑病一线治疗手段之一。由此可见,秋冬季最缺少的还是紫外线。因为夏天我们穿的衣服较少,大部分患者能够接受到紫外线照射。尽管太阳光中紫外线剂量远远不如医院用于治疗的紫外线光疗剂量,但它仍能对皮损恢复起到一定作用。夏季较容易出汗,会一定程度上增加血液循环,有助于银屑病皮损更快恢复。
此外,秋冬季易感冒,而上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和加重银屑病的常见原因,尤其是儿童银屑病和点滴状银屑病,其发病常与咽部急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对于成人银屑病患者而言,感冒或局部皮肤感染等,都可能造成皮损反复或加重,因此需尽早采取抗感染措施。
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在近50年中急剧增加,很有可能由遗传因素和环境诱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所导致。多项研究显示,室外温度的高低和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呈负相关。关于较高温度在特应性皮炎中起到的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由于温度直接影响了角质形成细胞,从而决定了皮肤的表现状态。较高的温度直接或间接保护未患病的人群不易发展为特应性皮炎,对已有特应性皮炎的人群却无法耐受较高的温度。湿度可能对特应性皮炎有多种影响,较高的湿度可抵消特应性皮炎皮肤水分流失的增加,但也可使出汗量增加,可能加重瘙痒。湿度与特应性皮炎的流行病学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开展,尤其因为加湿器通常被用作特应性皮炎的辅助治疗。因此,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屏障健康尤为重要。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维持内环境稳定以及外界因素侵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外标准和指南均指出,皮肤屏障的修复治疗是特应性皮炎治疗的基础,早期通过保护皮肤屏障预防特应性皮炎比后期的治疗更有意义,且很多轻中度的特应性皮炎患者是儿童,不适用于长期激素或免疫治疗。
防护建议
银屑病和特应性皮炎属于慢性、复发性、炎症免疫性皮肤病,在秋冬季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护,可以更好地缓解皮肤症状,提升患者整体的体感舒适度。
1.应避免烫洗,洗浴时低水温、短时间、少频率会获益更多。建议水温32℃~37℃,时间约5~10分钟,沐浴时使用低敏无刺激不含香精的洁肤产品,每日或隔日1次。避免搔抓、摩擦等刺激皮肤的行为。洗澡后用清洁的毛巾轻轻拍干或蘸干,而不是擦干。
2.冬季皮损鳞屑较多,建议先软化清除鳞屑再涂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效用。使用足量润肤剂,每日使用2次或以上,每次沐浴后在皮肤干燥前应立即(2分钟内)使用润肤剂。选择适合个体情况的润肤产品,如白天使用水包油的乳液,晚上则使用油包水的霜剂或软膏。
3.穿衣应选择宽松棉质的衣物,避免接触毛织品及颜色鲜亮、含有荧光剂的衣物。贴身衣物勤换洗,根据温度变化灵活增减衣物,防止过冷或过热刺激。
4.饮食需定时定量,营养丰富,避免盲目忌口。避免饮酒和食用辛辣食物。规避明确的过敏食物,当不确定食物过敏种类时可以进行过敏原检测。
5.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多用吸尘设备,适当通风。保持环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当环境干燥时可以使用加湿器,有助于缓解冬季空气干燥对皮肤的影响。
6.作息应规律,不要熬夜,适量运动,如游泳、太极拳、瑜伽等,但应避免进行大量出汗的剧烈运动。避免去动物园、植物园等动物毛屑、花粉聚集地。若目前服用抗组胺药容易出现困倦,应避免驾驶汽车或操作机器。
7.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冬季感冒可能加重皮肤症状,因此穿戴保暖衣物,室内加强取暖措施,多喝温水。如有感冒、咽痛或局部皮肤感染,及时采取药物控制。(作者单位: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陆家睛系皮肤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周一上午、周五全天、周六上午专家门诊,周六下午特需门诊,均在保德路院区;史玉玲系副院长、主任医师,周二上午保德路院区、周四上午武夷路院区特需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