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生了疮或是受了外伤,在治疗过程中,一般是要到医院去换药。但如果离医院较远、来往不便,或其他原因不能去医院,在这种情况下可自己换药。那么,自己怎样换药?要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是,换药间隔的时间多长?这要根据伤口的具体情况而定。换药的目的是促使伤口早日愈合,如果伤口的分泌物(如脓)较多,说明距愈合的时间尚早,可每天换药一至二次。如果只见伤口流血水而没有脓,说明伤口已比较清洁、日趋愈合了,可隔三天、五天或一个星期换药一次。需要说明的是,换药并不是越勤越好。因为药主要是起杀菌消毒作用,如果伤口已比较清洁,说明病菌已日渐减少,而且已经在长新肉了。这时候如果换药过勤,反会刺激伤口,影响新肉的生长。
再谈换药的操作方法,这里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例如换药前先用肥皂水将双手洗干净,并准备好消毒敷料和用具。换药的用具可用镊子(如没有,可用筷子),镊子(或筷子)应煮沸消毒半小时后再用。
当用镊子揭去伤面上的敷料时,动作要轻。这样可减少疼痛并可防止损伤伤口长出的新肉。如果因伤口分泌物干燥与敷药粘住而揭不开时,可以用双氧水或淡盐水湿润敷药纱布,就可揭开了。
揭开敷料后,要清洗伤面、伤口,可用双氧水或淡盐水。如在农村,可取黄菊花15克左右(约五钱),用纱布包煎滤汁以作清洗用。用黄菊花水清洗,可洗去腐臭之分泌物,并有消炎解毒作用。碘酒刺激性较强,不要用它洗伤口。碘酒也不能与红药水同用。
在清洗伤面时,在伤面周围皮肤的边缘上常可看到一圈灰白色的东西,这是新生的上皮组织,应避免损伤它。清洗伤面周围的皮肤时,应由伤口边缘向外擦,而不要由外向里擦,以免把脏东西带进伤口。
这样做了清洗之后,可根据医生的嘱咐,涂上敷料(如凡士林纱布)即可。
在换药过程中,如果发现肉芽组织暗淡无光,好像水泡似的,说明肉芽长得不好,有水肿现象。这就应当去医院就诊,别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