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诊室测得血压哪个更可信?

2023-10-09    作者:李雯妮 刘建平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19》指出,我国有高达53.2%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疾病。随着大众对高血压认识的提高,逐渐认可通过血压仪来监测血压是直接且有效的监测途径。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家中自备血压仪,定期监测自身及家庭成员的血压、心率情况。然而,很多人在医院就诊时会提出疑问:在家测量的血压和医院测得的不太一样,哪个数据更值得相信? 

其实,家中自测血压和医院诊室中测血压存在差异,属于正常。如测得血压值中的高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或)低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时,就可能是高血压了。这是目前大家熟知的,但是对于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来说,评判高血压的标准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诊室、家庭及动态血压的异同点

诊室血压: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规范进行测量得到的血压值。诊室血压是指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如果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小于140/90毫米汞柱,仍然诊断为高血压。

家庭自测血压:家庭血压监测有助于识别白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是高血压治疗长期随访的优选方法。家庭血压的平均值大于等于135/85毫米汞柱时,可以确诊高血压,或血压尚未得到控制。当诊室血压大于等于140/90毫米汞柱,而家庭血压小于135/85毫米汞柱时,可诊断为“白大衣性高血压” 或“白大衣性未控制高血压”。当诊室血压小于140/90毫米汞柱,而家庭血压大于等于135/85毫米汞柱时,可诊断为“隐匿性高血压 ” 或“隐匿性未控制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适合初期评估,有助于识别白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其诊断高血压的标准为24小时血压大于等于130/80毫米汞柱,或白天血压大于等于135/85毫米汞柱,或夜间血压大于等于120/70毫米汞柱。

由此可见,不同的血压监测方式,对于血压的评判标准也并不是完全一样,会在无形之中造成认知的混淆。

导致较大差异的几个影响因素

如果不同的血压测量法得到的结果差异较大,往往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1.由于环境变化和紧张情绪等,会导致患者在诊室测血压出现升高的情况,也有部分患者存在白大衣高血压的可能。

2.家庭血压仪选购不当,或者在长期使用后,没有进行定期检测和校准,会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差。

经过验证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比较好,测量方法容易掌握,是家中测血压的优先推荐。腕式血压计测量血压携带更为方便,且使用时不需暴露上臂,但不同血压计之间前臂的放置方法差别较大,因此需严格按照血压计的使用说明进行血压测量。手指血压测量结果与上臂血压之间有较大差别,而且变异较大,不建议使用。汞柱血压计要使用听诊器确定,需进行专门训练,使用难度大,不建议使用。

3.在医院与在家检测血压的时间不同。上午6:00~10:00及下午4:00~8:00之间会出现血压波动的高峰,以及服用高血压药物的前后,血压也会有相对明显的变化,是否能保证在同一时间进行监测,也是不同方式监测血压对比的一项干扰因素。

4.进行家庭自测血压时,由于操作不当,也会导致自测血压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

怎么来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呢?一般在家中测量血压时,大家会使用电子血压仪,因为电子血压仪操作简单,精准度较高,但是大家要正确地使用电子血压仪,来提高血压测量的精准度,避免造成血压测量的误差。

最后总结一下,家庭、诊室血压都可信,保驾护航没问题。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