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是指缺乏外部声源情况下耳或颅内出现嗡嗡声、嘶鸣样等不成形异样的声幻觉,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研究报道,耳鸣受累人群约占总人口的 10% ~ 30%,可在各个年龄人群中发生,尤其老年人中更常见。
耳鸣通常可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客观性耳鸣是指医生可通过听诊设备也能听到的耳鸣,部分为搏动性耳鸣。而临床工作中,主观性耳鸣更为多见,由于无外界可识别的声源,难以被客观检查和评估,主观性特发性耳鸣也一直是诊治较为困难的疾病。
我们对耳鸣的认知,已经由“耳鸣来源于耳部”深化到“耳鸣中枢化机制”。头颅中枢也参与了耳鸣的发生发展,听觉中枢可塑性变化可能使耳鸣持续存在,导致耳鸣源于耳蜗而存在于中枢,即耳鸣被逐渐中枢化。而在临床上,主观性特发性耳鸣一大特征是共病现象:合并抑郁和焦虑的比例较高。为此,现在愈加重视系统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 在耳鸣常规治疗(如银杏叶提取物、盐酸氟桂利嗪,维生素B1等)的基础上,针对特定人群联合使用抗焦虑药,有助于改善耳鸣患者的焦虑状态,最终改善耳鸣。
多学科合作 耳科医生积极开展耳鸣咨询,同时与心理科密切联系,对部分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减轻耳鸣相关的恐惧和认知。
开展声治疗 声治疗是指通过仪器给声进行声音训练及通过补偿听力、提高环境声及背景声来改善耳鸣的适应度,最终实现耳鸣的治疗与缓解。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耳鼻咽喉科,周三下午耳专科、周四下午耳鸣专病门诊,地点均在东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