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妈患有骨质疏松症,由于腿脚不方便,每次都是由老伴李大爷替她去医院配药。但最近李大爷也觉得腰酸腿痛,替老伴配药的时候随口问了医生,想不到医生提醒他检查一下是否有骨质疏松症。李大爷哈哈笑着说:“这骨质疏松的毛病不都是女性才得的吗,我怎么可能?”
实际上,骨质疏松症不以性别来区分。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确实比男性高,发生也更早,但是男性骨质疏松症的严重程度更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脆性骨折,也就是在轻微外力或日常活动中发生的骨折。50岁以上的男性20%会发生脆性骨折,而髋部骨折中有近三成都是发生于男性。值得注意是,男性脆性骨折的后果更为严重,致残率和致死率明显高于女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预期寿命。有研究发现,男性髋部骨折发生一年后病死率是女性的2~3倍,男性椎体骨折后十年内的预期生存率不到10%,与女性相比也明显缩短。
李大爷摇摇头说:“不不不,我没骨折过,肯定不是骨质疏松。”医生笑着说,不能等骨折了再治疗,先来看看有没有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些是自己能控制的,比如,吸烟、过量饮酒;50~69岁低体重,即体重指数小于[20体重(kg)/身高(m2)];体重明显下降,较健康成人或近期体重下降大于20%;肌少症;缺乏体力活动等。此外某些疾病和药物对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而有些危险因素是自己控制不了的,比如,黄种人;年龄大于70岁;有脆性骨折史;父母亲有髋部脆性骨折史等。
李大爷扳着手指核对自己的危险因素:高龄、黄种人、吸烟、饮酒、缺乏体力活动……他将信将疑地接受了骨密度检查,结果证实是骨质疏松症。李大爷这下慌了,老伴已经腿脚不便,自己要是再骨折或残疾,谁来照顾她呢?医生赶紧安慰李大爷,别着急,骨质疏松症任何时候治疗都不嫌晚,只要坚持治疗必有成效。
男性骨质疏松症或低骨量患者早期常常没有特别明显的临床表现,导致大家对其危害认知明显不足。另外公众对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就诊率、检查率、诊断和治疗率均非常低。因此,及早发现男性骨质疏松症及脆性骨折的高危人群是该病的防治关键。
(作者单位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骨质疏松亚专科,游利主任医师周一上午专家门诊、周三全天特需门诊,陈琳副主任医师周五下午专家门诊)